廣州番禺近萬隻鴨染鴨瘟死亡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廣州番禺近萬隻鴨染鴨瘟死亡

2007年09月18日
南方農村報2007年9月17日廣州訊,林禮廣報導

從2007年9月5日開始,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思賢村部分養鴨場的鴨子陸續突然發病,大量死亡。截止12日,共死亡9830隻,未生病的 32630隻亦已撲殺。目前,當地政府對有關養殖戶進行了補償,大鴨、中鴨、小鴨分別進行補助10元/隻、6元/隻、4元/隻,共補助經費288100 元,補助款已陸續發到養鴨戶手中。

經有關專家解剖病死鴨,初步診斷為鴨瘟併發細菌感染綜合征。專家建議,養鴨場需提高養殖水平,做好鴨場飼養管理,防治鴨瘟關鍵是做好疫苗免疫。

據介紹,思賢村大圍鴨場於本月5日出現零星死亡情況。10日至12日,有多個鴨場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死亡現象,新造鎮畜牧獸醫站於12日下午將該情況向鎮政府和區畜牧獸醫管理辦公室彙報,區獸醫防疫檢疫站於當天下午派出獸醫專家到現場調查瞭解。

經該區獸醫防疫檢疫站專家會同鎮獸醫站獸醫解剖病死鴨,發現病鴨腫頭、流淚、腳軟、排綠色糞便,食道部有假膜,腸道內有四個出血環,出現心包炎,內臟有豆腐渣樣滲出物,經聯合會診後,初步診斷為鴨瘟併發細菌感染綜合症。

思賢村目前有20戶鴨場共存欄66380隻鴨,全部都按照免疫程式免疫了1-2次哈爾濱生產的禽流感疫苗,其中11戶沒有出現發病,共存欄33750隻鴨,另外9戶出現發病死亡情況,至12日止,共死亡9830隻,未生病的32630隻鴨也被撲殺。

另外,當地政府採取措施,加強防疫消毒,要求獸醫站派出專人對鴨場和周圍環境進行全面徹底的防疫消毒。每天消毒一次,連續一個月。

隨後記者採訪了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禽病教研室羅開健博士,他說鴨瘟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在養殖水平低下的養鴨場尤其容易發生細菌感染。

據介紹,該病的傳染源為病禽或帶毒禽,自然易感動物僅限於鴨、鵝、天鵝等鴨科動物。在自然條件下,鴨瘟主要通過消化道感染,也可通過呼吸道、交配、眼結膜感染。以病禽與健禽直接接觸傳染,或通過與污染環境(水源、欄舍、飼料、用具等)的接觸而間接傳染。羅開健提醒廣大養殖戶,一定要提高養殖水平,做好鴨場的飼養管理。

對鴨瘟的防治方法,羅開健表示,目前,防治該病的主要手段是依靠疫苗。據瞭解,對鴨瘟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藥物,高免疫血清雖然可以引起人工被動免疫,但無實際應用價值。實踐證明,搞好預防工作,才是有效控制該病的最佳選擇。

關於鴨瘟的疫苗免疫問題,羅開健說,肉鴨一般在20日齡左右免疫1次即可,也可以加強一次比較保險。種鴨和蛋鴨除首免外,還應在開產前(23周齡-24 周齡)加強免疫1次,必要時可在停產期補免,一般一周後可產生堅強的抵抗力。另外,注射疫苗時,要做到1個針頭隻注射1隻鴨,用過的針頭須經煮沸消毒後方可繼續使用。

對於買鴨苗回來養的養戶,還需注意鴨苗的健康狀況。據介紹,新引進的鴨苗要隔離飼養2周以上,證明健康後才能合群飼養。另外,加強對禽場欄舍、運動場和工具的清潔消毒,以及禁止在鴨瘟流行區域和野生水禽出沒區域放牧。發病鴨群必須停止放牧,以防疫情擴大,並禁止上市出售。

※本文轉載自南方農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