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信託 搞獨立媒體 看中國經濟起飛下的環境變遷 |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信託

作信託 搞獨立媒體 看中國經濟起飛下的環境變遷

2007年10月03日
作者:莫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中外對話」總編輯Isabel Hilton英國信託事業發達,除了以生態棲地保育、文史古蹟保存為目的所成立的信託組織,還有許多大大小小以其他公益目的而成立的;而其中,也有信託機構經營起獨立媒體,推動環境資訊公開與公民報導,總部設立於英國倫敦的「中外對話」即是一例。

2006年7月,「中外對話」(chinadialouge.net)啟動了,這個機構以「中國環境議題」為對象,「雙向對話」為經略策略,強調在中國追求經濟高度發展的同時,關心環境議題的人士,必須透過對話與交流,揭露不為人所重視的環境保護議題,並透過對話來達成共識。讓「世界告訴中國,中國也告訴世界,」中外對話成立的使命這麼寫著。

筆者與環境資訊協會組成「環境信託先鋒隊」,一行人在8月間前往英格蘭交流當地機構的公益信託經營經驗。當然,環境資訊協會除了推廣環境信託理念外,經營環境獨立媒體與對話平台,也是重點工作之一。因此,除了環境、生態類型的團體外,我們帶著「他們如何用信託經營獨立媒體」的好奇心,也拜訪了中外對話的總部辦公室,與總編輯希爾頓女士(Isabel Hilton)、執行總編王冬瑩對談。

中國飛速發展的背後

中外對話目前是以「非營利公司」的型態存在,同時也符合英國《慈善法》規定,屬於合法註冊的非營利慈善機構。中外對話總部設在倫敦郊區一座社區建築的一角,從最近地鐵站Vauxhaul下車後,步行約15分鐘可達,從外觀上看是個不起眼的小型辦公室,但其中的工作人員卻積極運作,要大家關注中國以「世界工廠」為基底達到的飛速經濟成長,究竟有哪些問題被忽略了,同時,也讓中國在地的聲音,有了發表的管道。

根據王冬瑩的介紹,本於「世界告訴中國,中國也告訴世界」的宗旨,他們認為,在全球化趨勢下,如物種消亡、溫室氣體排放、污染排放等,中國問題並不只是區域性的問題,而是全世界所有居民都要面臨的挑戰,因此,中外對話保證所有的訊息都以雙語──簡體中文與英文──並陳來發表。而中英文互譯的工作,大部分是號召志工來進行的。

不只如此,除了中外人士撰寫的中英文稿要翻譯外,中外對話以「對話」為本,自然也開放一般民眾與網友在網站平台上發表評論與回應,而這些文字,也全都需要志工翻譯。因為,「達到完全雙語的內容,是保證中外交流的基本條件。」

用信託作獨立媒體

中外對話目前仍隸屬於「開放信託聯合會」(Open Trust)。開放信託聯合會的運作類似台灣的「聯合勸募」,主要在歐美地區從事募款,所得基金用於支持各種推動自由化與民主化的慈善事業。除了中外對話,開放信託聯合會還支持「開放民主」(openDemocracy)──另一個經營獨立媒體、關注全球公共事務的機構。

和「開放民主」一樣是接受開放信託聯合會贊助的機構,不過中外對話也負擔部分籌款的工作。除了一些民團慈善機構的資助外,在總編輯帶領下,向也向官方機構爭取補助,包括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業事物部,以及「中英可持續發展對話」專案

中外對話的大總管──希爾頓女士,本身就是一名資深的國際新聞工作者,也曾在中國學習中文,並且是《獨立報》的創始人之一,與《衛報》的專欄作家,報導作品也發表在美國《紐約時報》與《洛杉磯時報》上。報導之餘,她還是一名廣播人,主持英國廣播公司第三台的文化交流節目《晚間電波》。

希爾頓對獨立媒體事業有很高的期待,從言談中可感受她是一名熱情有幹勁、心直口快與坦白的人。她希望未來中外對話的業務中心不只是在英國,而是在全世界都能佈局。目前除了在北京、美國洛杉磯設有分部外,也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進行資訊交流合作。談到未來,希爾頓以有些緊張又焦慮的口吻說:「要推動的事情太多了,但錢永遠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