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燕的生態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小雨燕的生態

2008年04月20日
作者:陳秀竹(金門國家公園)

雨燕。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前幾天,一早起來,在金城家的頂樓練甩手功,眼前的藍空中,成群的小雨燕自由自在的飛翔著,我邊甩手邊觀察著,那寬闊的天空,彷彿是牠天然的運動場,時而單獨飛越、時而成群排著隊形,像空軍飛機中隊一般,變幻著奇妙的隊形,讓人眼花撩亂!

後來,覺得這麼特別的小雨燕,體型嬌小,在空中又如此靈活,實在值得多去了解;忽然想起前年,晚上走過金門金城多樣的民生路,在店屋與住屋的廊簷下,有許多家燕築巢,但我沿著往前走,走到以前金門高中同事呂老師家門口,卻發現那個巢與一般家燕的不同,那巢的開口在側邊,不同於家燕的巢開口在上,而且那巢盡是用羽毛築成,不同於家燕是泥土築成,後來,我還特別帶著唸第三類組高二的兒子一起前去觀察,並和兒子討論一番。

隔些日子,我請教金門高中教生物的莊西進老師及對鳥類生態頗有研究的李慶豐老師,才知道原來我的敏感是正確的,果然那不是普通家燕的巢哩!那竟是「小雨燕」的巢,田調經驗豐富的同事李溫林,還特別分享說金門高中校園裡也有小雨燕的巢,還帶我去詳細觀察。

小雨燕的體型非常嬌小,和麻雀差不多,尾羽不分叉,常在黃昏蚊蟲出沒時分飛行覓食。小雨燕的翅膀飛行時,像一把鐮刀,印證於我在自家五樓頂的觀察,資料上說牠的鐮刀翅膀,彷彿是左右不同時拍翅;但研究人員發現牠是因為快速飛行時,急速轉彎會以此種拍翅方式來改變方向,有助於牠在飛行時可以及時改變方向。

小雨燕的腳趾型態為前趾足,不能停棲於樹枝、電線,亦無法在地上站立,因此是以飛於空中的飛蟲為食,也因為小雨燕無法在地上定點起飛,所以野放小雨燕一定要找空曠的地方,往空中拋去或在無建築物阻擋的樓頂野放,這個知識對我來說是重要的,因為我們有時在野生動物救傷時,會有野放的機會,這樣我就知道小雨燕要記得在空曠的地方,並且要往空中拋出。

一般來說,在雨後或雨中,小雨燕會採低空飛行,甚且貼於地面飛行來覓食;原來是下雨前後,氣壓比較低,飛蟲因此均採低飛,為了覓食,小雨燕也隨著低飛,以便捕食飛蟲。只要小雨燕低飛時,也就是山雨欲來的時候了。

英國有一種雨燕,自離巢後可能有3年的時間完全飛翔於天空,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據了解,雨燕科的鳥類,一生中除了孵卵和育雛外,絕大部分時間都在飛翔覓食,飲水、交尾也都在空中進行,夜裡睡覺時亦以其鉤狀趾爪攀附在壁上休息,築巢時,小雨燕則會收集被風吹起的羽毛或乾禾草片等材料,混以唾液後黏貼成巢。

小雨燕,一般築巢於屋簷下,主要是捕食空中飛行的昆蟲,中興大學有一些研究人員進行了小雨燕的食性調查,發現小雨燕餵食膜翅目的昆蟲,遠遠多於其他種類的昆蟲;但是,研究人員利用掃網捕捉昆蟲的情形,則是以雙翅目為最多,因此,他們推論小雨燕對膜翅目的昆蟲有偏好,而且相當的專一,認為牠們並非隨機捕食。他們並且分析小雨燕偏好膜翅目昆蟲的原因,可能與昆蟲之化學成分與能量多寡有關,但這部分他們仍需要再進一步研究與探討。

小雨燕在金門是留鳥,清晨起來,在自家的頂樓就可以觀察到早起的小雨燕,只要大家多留意自己的身邊,相信是很容易可以分享小雨燕有趣且又特別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