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鶿之雪森林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鸕鶿之雪森林

2008年01月20日
作者:蔡亦菱

鸕鶿發送的相框之一

金門,有一片雪森林是鸕鶿的傑作,這片人字型的天空,是顱鶿作的相框。如果在飛機降落金門前的那個轉彎時看去,就是那片森林,正撥動它深邃睫毛的情景。如果在冬季的某個傍晚,日落起始點往天空看去,會是鸕鶿最不吝惜地、不間斷地發送牠創作相框的時刻。兩種景色都叫人睜大眼睛、拉長耳朵、張著嘴巴,驚喜地站著不捨得動。

金門的鸕鶿是冬候鳥,大多遠從俄羅斯一帶飛來,到金門過冬的這批族群,越過半片陸地到達慈湖畔最多。慈湖有良好的覓食環境,顱鶿們一早出發,到海上捕魚,足夠的魚群能飽足鸕鶿龐大身軀所需的原動力。在慈湖後方,一大片木麻黃林,也給予鸕鶿夜棲的好所在。經過一天的捕食,在傍晚後,群聚休息的鸕鶿們,在木麻黃林上靜默不動,補充體力。

鸕鶿的體型在金門候鳥中,是數一數二的,也是潛水捕魚的高手。鸕鶿的捕魚技巧,就如同在烏蘇里江岸一樣深思熟慮,來到金廈海域,則更顯純熟,常常展現的是潛水捕魚,也有集體的車輪式翻滾法,把魚帶離水中,直接跳躍進口的招數。招招都有一套原則,靠著有份量的船身和帶蹼的雙槳,加上嘴型前端彎曲的設計,構成完整的捕魚系統,令觀者不拍手叫好都難啊!

路徑下刻意等待的仰頭

待金門的冬天傍晚將近,天空布滿鸕鶿,各由一隻領航帶隊,成群分批歸林,在路徑下刻意等待的仰頭,是期待下一秒眨眼後,四方紛紛歸來的黑點身影出現。牠們不會若隱若現,而是會大聲的在天空說話,告訴大家歸航的進行節奏。節奏在起飛前早已溝通好,看牠們揮動的節拍,無不準確。除了固定的速度,小黑點已移至上空前進中,牠們用人字型當作互相信任的標誌。人字型畫出兩排堅定的眼神,肯定正望著領航的同伴,木麻黃林正逼近,回到昨晚的那棲木枝頭上,明日的清晨也在轉頭處,歇息片刻。

我的相機裡,裝滿了剛剛鸕鶿發送的相框,充滿鸕鶿的側面,飛舞翅膀瞬間,也有從背影望去的人字型大圖像,在天空排排站。一下子。慈湖的天空掛滿鸕鶿的訊息,每天數十個人字型或一字型的呼喊,都在喊醒人類的回憶,看著相框,回憶鸕鶿那年的到來。鸕鶿會知道金門的環境依舊,再來。站在土地上的我們,也才再看到鸕鶿的鳥況依舊。

在慈湖畔待久一點,南山林道的那一層霧,也會瀰漫到那片雪森林。朦朧的霧氣,忽隱忽現的遠景,白色的森林之下,鸕鶿停歇的黑點,仍隨著風一波一波湧現心頭。

木麻黃林上群聚休息的鸕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