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內化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行走的內化

2008年07月27日
作者:孟琬瑜

與奧萬大的淵源始於12年前,而且好巧的又是因為能安。只是記憶僅止於從松風嶺稜線的闊葉林下來,進入奧萬大森林遊樂區,穿過楓香林與二葉松林,過楓林吊橋。

那時連續走了6天,心情亢奮身體卻疲憊已極,快要不聽使喚的雙腿,連要爬一個小小的上坡去洗手間都萬分猶豫。最後在漸暗的天色下出停車場那一小段階梯,幾乎將我完全擊潰,走得抱怨連連、顛顛躓躓,像是剛從水裡爬上陸地……

多年來回想起能安,多半是連綿不絕的如茵原野,鑲嵌著如琉璃散落似的高山湖泊;光頭山頂脫下溼鞋襪聊天、曬太陽的悠閒;白石池畔在橙汁色陽光下偷懶、晾睡袋、曬帳篷;屯鹿池畔日出時,那陣剛好將安東軍山頭點染成金黃色的陽光……是我始終仔細珍藏的記憶。

這次前去奧萬大,希望不僅僅是追憶,而是要認識完整的、不帶一點能安回憶的它。

前幾天收到的童書剛好有一冊《樹林裡的自然寶藏》,是一家人在深秋去森林採磨菇的故事。咕嚕不只是享受故事情節,更對各種菇蕈的生長環境、構造、型態深感興趣。這本書的插畫用色優美柔和,共讀的時候好像帶著咕嚕實際到秋天的中海拔落葉林中遊歷一回。

隨處可見青剛櫟和栓皮櫟的果實掉落滿地

剛過「立冬」,奧萬大卻還停留在秋日的感覺;縱然沒有滿山楓紅的烈焰,生態池的滿江紅卻已預知季節的更替,染紅了一池秋水。

深秋是豐收的季節:隨處可見青剛櫟和栓皮櫟的果實掉落滿地,有些櫟子上面還留有昆蟲鑽食或松鼠囓咬的痕跡,讓人對它們成長的歷程平添想像空間。剝開一顆青剛櫟,送入口的味道是堅果類的香味,越加咀嚼,越感苦澀,在口腔內漫暈開來。阿德告訴咕嚕:這是松鼠和黑熊最愛吃的食物,咕嚕苦著臉吐舌的表情好像在回答:還好我不是……

阿德與咕嚕

附近岩壁多為容易風化侵蝕的頁岩,無怪下面萬大南溪的溪水含砂量高、水色濁黑,步道沿途岩壁滲水處處。近水潮溼的岩壁下常見叢聚的油點草,默默將晦暗處添上華麗的紫紅色,舉起3個稜的蒴果,也好像靜靜地在宣告什麼?

只要行走在落葉深厚、倒木處處的闊葉林下,就會發現菇蕈類無所不在。蔓走的菌絲以腐木落葉維生,擔負著自然中的分解者、維繫森林元素循環的重要角色,堪稱「樹林間的自然寶藏」。

菇蕈類無所不在

漫步闊葉林中,時而與大頭茶雪白的落花相遇,看著它們碩大的花朵接觸土壤而泛黃、腐爛,臆想著自然中正進行著一場接一場的輪迴。

深秋到隆冬之間,中海拔最美味的果實大概非山柿莫屬了。山柿的葉子已然落盡,結了一樹黃澄澄的果實,大群的紅頭山雀、冠羽畫眉、綠繡眼、綠畫眉、青背山雀在樹冠上飽餐、高歌、雀躍。阿德也選幾顆剝了皮,讓我們嚐嚐好濃好甜的野柿味。

昨日下午光線微弱下濁黑的萬大南溪,此時像陽光下的頁岩般反射著朝陽而閃閃發亮;我不禁想:如果用「黑金」或「黑雲母片」足以形容這樣的自然美景,是否有人能夠與我共鳴?又或者,萬大南溪要抗議我為它冠上人世間如此俗麗的形容詞了?

午餐後,我們順著一條林間小徑走到廣大而平坦的萬大南溪谷河階上。落葉的森林篩下了恰到好處的陽光,溫暖、柔和。起風時,黃葉受邀紛紛離枝,與清風、陽光共舞,落葉翩翩如天女散花……指標指示著小徑將通往一座森林教室,這裡幾乎沒有其他遊人,顯得十分闃靜,只有我們的步伐踩在落葉上頭,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

這是非常美麗的天然林,錯落著幾處可能是早期原住民家屋的牆垣遺蹟。我們走著走著,彷彿進入了那本書的插畫裡頭……我還特別問咕嚕:「這裡是不是跟森林採磨菇那本書的畫很像呢?」咕嚕說:「是啊!」正午直射的陽光,將這片天然落葉林映照得十分明亮,也讓我想起冬日裡的北坑溪古道。

漫步闊葉林中

終於,我們看見了一座木造涼亭,附近有排列成弧形的石椅,爬滿了斑駁苔痕,大概就是森林教室了。

抬起頭,上面都是葉子落盡的山柿,樹下盡是成熟落果,阿德撿了一些放在石椅上拍照。有些果實是爛熟之後自然掉落;有些是被覓食的鳥類碰觸摔落地面,表皮裂開一些小細紋;有些則留著鳥喙啄食的窟窿;有些不知為何表皮上留著墨色的斑點?每一粒山柿彷彿都有各自的表情。我在林下撿拾著這些果實,想像著它們的故事與曾經。

森林教室

或許是森林教室的氣氛使然,咕嚕開始扮演起老師,對著阿德上起課來;他站在石椅前面,一面解說、一面示範著怎麼捏陶土,還不時加上一句:「這樣,你知道了嗎?」「這樣,你了解了嗎?」他真是森林教室裡面最可愛的「彥臻老師」了!

遙望對岸松風嶺,因為楓林吊橋已毀,只能隔著萬大南溪的黧黑河水,追想我們12年前的能安足跡。這片美麗而杳無人跡的的原始森林,卻已經讓我對奧萬大感到十分滿足了!

咕嚕扮演老師

從森林教室沿著步道往奧萬大的停車場走出去,路程甚少爬升、並不崎嶇,但是漫長。小咕嚕嬉戲了一整天沒有午睡,越接近停車場,越能感覺到他的疲憊,於是他請我說故事幫忙提神。

他只有一次小小聲地問說:「媽咪,到了嗎?我覺得好累了。」
我問:「要媽咪抱一下嗎?休息夠了再自己走嗎?」
咕嚕搖搖頭,還是堅持自己走,在他的小臉蛋上,看到疲倦卻堅毅的表情。

從上次爬合歡東峰回來以後,小咕嚕似乎變得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的他,心裡總是有「累了還可以坐進背架讓把拔背著」的備案;現在的他,不再依賴背架,韌性已經不知不覺提升,變得更加堅強。

看著小咕嚕的成長,我彷彿清楚地凝視著過去的自己:因為自然的呼喚,在山裡洗滌心靈,不斷地接受考驗、砥礪……一次一次的徒步行走,過往的風景、相遇的人、接觸的事物,都將內化為我們性格的一部分;崎嶇的山路、自然世界的壯闊……想必也將無形地成就個人視野的拓展,與心靈的探索。

行走中,我們認識自己、覺知自己,也看見更多可能。

本文原刊於作者部落格「薄雪草記事」寫于深秋的奧萬大;亦曾刊登於「BabyHome寶貝家庭親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