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NGO工作者面臨的挑戰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年輕NGO工作者面臨的挑戰

2008年03月20日
作者:慕浩然

中國NGO的年輕工作者。圖片來源:Joshua Wickerham張天明是一名23歲大學生,來自中國西南部的昆明,他的頭發又短又直,過早地斑白,人非常幽默。張天明在一所優秀的大學里學習環境科學,並在一個著名的中國環境NGO中實習過。他協助領導學校的環保團體,並熱衷於環境問題:他的夢想是為一個環保NGO工作。然而,他的下一個雇主卻可能是一家私企。

畢業後,張天明曾為一個「政府組織的非政府組織(或GONGO)」工作很短一段時間。但是幾個月後,他就離開了。這個組織管理很差,他說,而且除非你曾經在政府中工作過,否則職業發展會非常困難。

在中國的環境問題上,民間社會團體的作用正在變得越來越大。NGO的管理者常常是社會名流,與政界、學術界和媒體的關係良好。但是,幾乎沒有觀察員顧及到這些在中國環保NGO工作的年輕人,同樣他們常常缺乏社會認可、國際關係、工作保障以及工作前景。

壓力

「為了養育我並送我上學,我的家人每天工作很長時間,辛苦地在市場上販賣水果」張天明說。「現在,我需要找到一份工作,來幫助贍養我的家庭。」張天明的家人說,為私人公司或政府工作有保障、收入更高而且社會地位更高,這會帶給他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中國的獨生子女一代都在考慮如何照顧他們年老的父母,在環保團體工作的人中不只張天明一個人感覺到家庭的壓力。我採訪的另一個年輕的NGO成員向他的家庭隱瞞了真實職業,很多年來他一直告訴他們,他在一家私企上班。

人們常常對NGO部門不甚熟悉,而且年輕雇員也常常被認為社會地位比較低。最近,在中國南部城市南京召開了一次由當地NGO主管和一群中美兩國學生參加的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來自美國學生的問題集中於汙染和公共政策。然而,很多中國學生卻更加謹慎。他們詢問了NGO在中國社會中所起的作用,並問到為什麼一個人會願意為NGO工作,而不是私企。

生活成本的提高和通貨膨脹的威脅讓這種擔心雪上加霜。很多NGO由定期基金支持,在經濟上不能自給自足。當提到裁員的時候,年輕人常常是第一個被犧牲,而在不同的領域找工作是非常困難的。未來的雇主不一定會重視他們在NGO的工作經驗。

實習在經濟上也具有挑戰性。大學期間,張天明在一個環保NGO實習的時候,為了省錢,他睡在辦公室的地板上。但是,在中國NGO裡的工作競爭非常激烈,而且相對來講,在昆明和北京之外的NGO極少,這兩個城市被認為是中國的「NGO之都」。

另一個障礙是教育系統。當張天明上大學的時候,他的學校新設立的環境科學課程缺乏組織並且管理混亂。因此,他和其他學生都被迫自學。

同志友愛

然而,對那些希望拯救環境的年輕人來說,也有一些好消息。在協助大學環境團體工作的時候,張天明首先了解了環境問題和NGO的管理。對於他來說,通過這個組織來了解這些問題和獲取領導能力,是一個絕佳的途徑。

去年,我參加了在南京舉行的一次會議,這個會議主要由大學生組織,吸引了30多個當地的環保團體、以及記者和一名來自當地環保局的代表。這次活動極其成功,為很多學生提供了組織、推廣活動的寶貴經驗。

最後,有些社會壓力雖然使在NGO的工作很艱難,但是這非常有價值。可能是因為很多人不理解環保團體的工作,在NGO團體內部有一種很強的同志友愛。像中國的很多年輕人一樣,張天明的興趣意味著,在業餘時間裡他仍然會作為一名志願者來為一個環境團體服務。

但是,張天明以後會做什麼呢?如果他能在環保團體中獲得一份中等的薪水、穩定位置,他說,他會接受這份工作。但是至少在現在,張天明會應用其科學知識和領導技能來服務一家公司。

張天明和像他一樣的年輕人都面臨著很多困難,減少這些困難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但是對於培訓中國新一代的NGO領導人來說,這是必須的。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8年3月13日。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