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陸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馬陸

2008年06月15日
作者:鍾欣亞

馬陸(攝影: 林炘)「爸爸,快來看!這是什麼?」紀念館外面傳來小男童的喊叫聲。
「哦!那是『馬陸』,電視上有報導過。」
「哇!好可怕哦!」換成女童稚嫩的尖叫聲:「會不會咬人?」
「爸爸不大清楚,不過好像不會。」

聽完親子間的對話,不禁莞爾,步出管理室並望向聲音來源,在陰涼的果樹下,年輕媽媽站著摟住表情既好奇又害怕的小女孩,地上則蹲著父子二人,拿著小樹枝在撥弄,應該就是在逗弄「馬陸」吧!

馬陸體形呈圓筒型,帶有似油蠟的甲質硬外殼,跟蜈蚣同屬節肢動物門,唯蜈蚣為唇足綱,而馬陸是倍足綱,每一體節均有2對短足,足數之多在目前已發現的地球生物中居榜首位置;然而足多並無益,因為行動緩慢,稍遭受外力干擾會立刻捲曲成圓盤狀。通常不具毒腺,不咬人、與人無害,甚至中醫還把它們列入醫用藥物;也有些具有防禦腺,會分泌灼傷皮膚的腐蝕性液體。

馬陸通常生活於腐葉、爛木頭及朝溼的地方。記憶中,以前很少見到「馬陸」,幾年前才開始大發生的,不過那時才2-3公分長、針尖粗些,呈淺黑色。後來,在紀念館及居家庭院附近,常常發現已經長成約6-7公分長、筷尾粗,顏色為橙色和橙中帶黑的「大傢伙」馬陸蹤跡,而且常常一個晚上就能看見上百隻。

山腳下的人家,通常有很多小昆蟲做伴,也習慣了自然,除非有毒的蛇或蜈蚣入侵,否則絕少會故意打殺的。馬陸算是例外,雖然牠們不傷人,但那種緩慢挪動的模樣就已不討喜,加上牠們喜歡到處亂爬,無論廊廡、客廳或廚房,甚至床舖、浴室、澡盆都有其蹤跡;有幾次睡到半夜時,覺得枕頭上有物蠕動,一摸竟然是馬陸,那種感覺真的很不舒服。或許就是討厭牠們如此亂闖吧!以後再碰上就不客氣的「踩」。曾經粗略計數過,早上起床開始到晚上睡覺前,共殺死了104隻大馬陸及87隻小馬陸。

曾看見不太挑嘴的攀木蜥蜴在大甩其頭,原來是誤吞食「馬陸」後吐出來,顯然馬陸並不可口,然而癩蛤蟆卻一點都不在乎,有次晚飯後,一隻癩蛤蟆埋伏在庭院旁的造景石頭旁,每隻爬過的馬陸都進了牠的五臟廟,40分鐘後,癩蛤蟆才挺著大肚子蹣跚跳開。看見此幕,突然想起「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句話,除了形容自不量力外,是否也有癩蛤蟆胃口極好的意思呢?

至於馬陸會成為新聞報導事件,是緣於幾年前彰化縣二林鎮台糖舊趙甲農場,冒出百萬計的馬陸,數量之多與密,不僅勞動縣動物防疫所噴灑藥劑撲殺,甚至還動用空中噴灑方式以求有效殲滅。其實,不止彰化如此,上班的屏東、同事居住的高雄、大樹鄉也都發現很多,嘉義和豐原的朋友也談及馬陸侵入家園。雖然沒動問北部親友,但是依情節判斷,這波馬陸大軍應該是總動員現身全台吧!

到底馬陸來自那裡?為什麼現在會如此之多?環境因素?藥物濫用突變?會造成什麼影響?正好看見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氮等溫室氣體,為65萬年來的最高濃度,海平面上升速度也每年以公厘計,這些大地氣候的變動,是否跟馬陸的大發生有關聯呢?雖然我不知道,但卻衷心希望在面臨從未所知的天候大變前,人類有能力應付一切變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