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海角天堂 澎湖生態工作假期還海洋原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相遇在海角天堂 澎湖生態工作假期還海洋原貌

2008年07月27日
本報2008年7月27日澎湖訊,陳誼芩報導

澎湖生態工作假期志工分享成果澎湖生態工作假期昨(26)日完成淨灘、珊瑚礁體檢工作,志工們分享工作成果以及幾天來的工作心得。志工們也將撿拾來的浮球廢物利用,彩繪成屬於自己的結業證書,在心中留下特別的回憶,也為這次的生態工作假期畫下句點。

經過三天來的努力,珊瑚礁體檢組的志工在東嶼坪北面近海海域,紀錄指標性魚類、無脊椎動物、底質等狀況。指標性魚類共有8種,其中紀錄到的有鰈魚和石斑魚,無脊椎動物則有海參、魔鬼海膽和硨磲貝等。底質的部份,石珊瑚的覆蓋率最高,在6米深的海域,約有7成的覆蓋率。潛水志工對東嶼坪附近海域豐富的珊瑚礁生態系,均感到不虛此行。

魔鬼海膽 澎湖生態工作假期珊瑚礁體檢

淨灘組志工三天下來共撿了數十大袋垃圾,包括保特瓶、浮球、玻璃製品、橡膠製品、保麗龍、一般垃圾……等,志工林芝宜表示,在撿垃圾的過程中,大家會開始思考「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垃圾?」也開始反省自己是否常製造不必要的垃圾?更體會到垃圾清潔人員的辛苦,原來有這麼多人默默地在為環境付出。

浮球彩繪,廢棄物再利用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利用浮球做成結業證書,志工也將撿拾來的浮球,彩繪成具有個人特色的圖案作為留念。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過去辦活動多用紙張印製結業證書,這次的發想,主要為減少浪費,也讓志工從中學習廢棄物再利用的方式。

來自中國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的鄭棣健表示,在活動中透過思想切磋、相互交流,學習到生態工作假期的精神和運作方式,主辦單位安排的浮潛活動,讓她看到海底美麗的景觀,也用行動保護大自然。廈門綠十字環保志願者中心馬天南從與居民的互動中,體驗到漁村的生活,也感受到自然與人心的美好,未來將在廈門推動「工作結合休假的概念」,教育民眾「花錢,不是來享受;而是來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生態工作假期結束後,志工們又將繼續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這份熱情如何延續?除了感動之外,在未來的生活中,如何繼續為環境努力?共生藻協會講師、此次工作假期的潛水教練張天明表示「今天我們不只是撿垃圾,更該思考問題的根源」,他告訴志工「要學習離島居民減少物質的需求,從生活中減少消費和浪費」。

今(27日)早在鳳凰颱風逼近前,志工合力將分類好的垃圾運回望安碼頭,將由當地清潔隊負責後續清運。澎湖生態工作假期由教育部終身學習列車海洋台灣教育學習列車補助,主辦單位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協力單位為澎湖縣政府以及望安鄉公所;中華發展基金會補助中國大陸NGO代表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