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白話新譯:〈鄭風.山有扶蘇〉 | 環境資訊中心
詩經白話新譯

《詩經》白話新譯:〈鄭風.山有扶蘇〉

2008年10月19日
譯者:賈福相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山地有桑樹

山地上有桑樹,隰地裏有荷花。
沒有看到我帥哥男友,卻碰到個可憎的惡徒。

山地上有高松,隰地裏有紅蓼。
沒有看到我帥哥男友,卻碰到個混帳的滑頭。

Mulberry Trees on the Highlands
Translated by Fu-Shiang Chia

Mulberry trees on the highlands,
Lotus flowers in the lowlands.
I did not see my handsome boyfriend,
But met a repulsive swine instead.

Lofty pines on the highlands,
Dragon flowers in the lowlands.
I did not see my handsome boyfriend,
But met a lumpen lout instead.

紅蓼(攝影:陳江河)「游龍」今名紅蓼,一年生草本,生溝邊濕地;莖直立粗壯,密被長柔毛。葉闊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10-20公分,寬5-10公分,頂端漸尖,基部圓形至近心形,兩面密生短柔毛;葉全緣,密生緣毛。總狀花序,花緊密微垂,常組成圓錐狀;花具苞片,每苞3-6花;花被5,紅色或白色,具顯著花盤。瘦果近圓形,雙凹,徑0.3公分,黑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之花被片內。產於乂陸海拔30-2700公尺處,台灣、日本、韓國、菲律賓及歐洲各國、大洋洲均產。

古又稱「葒萆」、「蘢古」、「蘢鼓」、「蘬」。稱為游龍的原因,按鄭康成的說法,是因為「枝葉之放縱也」,意即紅蓼的紅色莖在水邊四處伸長蔓延,有如紅色游龍。紅蓼和荷是濕草中最特立者,〈鄭風‧山有扶蘇〉以扶蘇配荷花,以喬松配紅蓼。紅蓼常生長在河湖水淺處及沼澤中,經常覆蓋大面積水域,古今湖岸常見,是湖岸重要的濕地植物,開花時一片花海尤其美觀。近年來亦有人刻意在水邊栽培紅蓼,以塑造湖岸景觀。

紅蓼全株與果實均可入藥,有清熱化痰、活血解毒與明目之效。紅蓼經常直立且多分枝,高度可達三公尺(古籍說其高丈餘)。張耒的詞:「楚天晚,白蘋煙盡處,紅蓼水邊頭」,說明紅蓼和白蘋一樣生長在水邊;而感性的陸放翁說:「數枝紅蓼醉清秋,描寫的則是紅蓼襯出的水邊秋景。(本段植物解說文字摘錄自林業試驗所潘富俊研究員著作《詩經植物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