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白海豚生存危機受到國際重視,由70多個國家、1000多個社團、1萬多名學者組成的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已正式將台灣的中華白海豚列入保育紅皮書中的「CR(Critically Endangered,極危)」等級。在IUCN公布白海豚為CR等級的同時,台灣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並拜會野生動物主管機關行政院農委會陳情,要求政府展開更積極的保育行動。
第二屆台灣海域中華白海豚保育研究國際工作會議中,參與會議的國內外鯨豚專家警告,政府如果不趕緊採取行動保護白海豚的生活棲地,中華白海豚將步上中國長江白鱀的命運,從世界上絕種。9月份召開的「亞太經濟合作(APEC)企業/私人部門參與海洋環境永續性圓桌會議」,針對中華白海豚保育問題,表達了關切之意,保育問題已不容再忽視了。
經國際科學家調查發現,全台不到200隻,而且發現的魚隻有三分之一傷痕累累,政府應予重視,其稀有程度比貓熊跟黑面琵鷺還高。保育團體呼籲,珍貴的白海豚,正處在極危險的狀況,再不行動,彰化海域將了無生機,白海豚的芳蹤恐怕很快成為歷史鏡頭。
悠遊台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民間暱稱媽祖魚,學名Sousa chinensis,又稱印「太洋駝背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出生時身體灰色,青少年體色變淡佈滿藍灰色斑點,但成年後全身雪白,甚至呈現粉紅色澤,因此又稱為粉紅海豚。可能因為漁民容易在春天3月海浪平靜時發現,此時恰逢媽祖誕辰,所以暱稱這種有著吉祥白與粉紅顏色的海豚為「媽祖魚」,分佈於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溫、熱帶地區,喜歡聚集在靠岸且河口附近。
生長在台灣海域的中華白海豚,以台灣海域為家已經很多年了,但是直到幾年前,才漸受重視。原本大家以為牠們跟中國大陸沿海的白海豚,是同一個群族,不過幾年來調查確定,牠們是特有族群。福爾摩沙鯨保育研究小組負責人楊世主表示,媽祖魚須生存於淡水與海水混合的環境,因此牠們棲息地大約位於台灣苗栗到嘉義段,河川出水口離岸約5公里處。
中華白海豚分佈常見於苗栗至嘉義的西部海域,嘉義沿海曾有漁民發現有母海豚帶幼豚活動,顯示嘉義沿海可能是中華白海豚的復育海域。嘉義縣生態環境保育協會理事長蘇銀添表示,去年曾有研究人員南下嘉義縣與漁民訪談,也曾出海目睹中華白海豚的蹤影,研究人員原本計畫在嘉義海域展開中華白海豚生態調查,也有漁民願意協助,後因經費無著落,導致嘉義縣沿海中華白海豚生態調查計畫暫時擱置。
政府漠視媽祖魚棲地惡化
中華白海豚位於台灣西海岸的棲地近來不斷消失、惡化,使中華白海豚面臨瀕危,「媽祖魚保護聯盟」曾於2008年初到行政院前抗議陳情,要求政府不要迴避責任,兩周內提出改善對策。由台灣生態學會、福爾摩莎鯨保育研究小組、彰化海岸保育聯盟、台灣綠黨等多個環保團體組成的「媽祖魚保護聯盟」,也到行政院前表演行動劇,高喊「保育台灣海上國寶」、「反對台塑煉鋼、國光石化破壞中華白海豚棲地」,要求政府拿出實際行動,加速中華白海豚的保育。但至今,政府有效的保護政策在哪裡?
環保人士發現,彰濱海域一向是中華白海豚重要活動範圍,但未來隨著彰工火力發電廠興建,可能讓白海豚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保育專家解釋,岸邊魚群是牠們覓食來源,海面上不時可以看到白海豚覓食、嬉戲的模樣。國內白海豚數量目前不超過200頭,還可能越來越少。蔡嘉揚:「離島工業區的開發,一直在壓迫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進出水口會改變海岸生態。」
而中華白海豚每年出現時間,適逢是媽祖誕辰前後,有漁民又把白海豚稱為「媽祖魚」,他們也不希望媽祖魚因此滅絕。為了保育「媽祖魚」,環保人士發起一系列活動,保護台灣西海岸這群美麗的嬌客。並再次呼籲政府重新審視產業政策,審慎處理保育瀕絕中華白海豚及不當開發案之孰重孰輕。
中、港設立保護區 搶救海上國寶
中國目前建成或在建的中華白海豚保護區共有4個,按種群規模分,依次為珠江口、廈門五緣灣、廣西欽州三娘灣以及湛江(申報當中)。被譽爲「海上大熊貓」的中華白海豚近日暢遊廣東湛江港灣。鯨豚類權威專家指出,湛江港灣海域是中國國內第5處中華白海豚種群區,300頭「海上國寶」數量位列全國第2,且種群健康。因所轄海域水質污染少、餌料豐富,湛江堪稱「中華白海豚避難所」。
在香港海域活動的中華白海豚約有200條,港府將盡全力加強保護這批瀕臨危險生物。並制定中華白海豚護理計劃,採取下列措施保護海豚及棲息環境:包括長期監察海豚數目和分佈;評估積存在海豚體內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建立及管理海岸公園,藉以保護中華白海豚及棲息生境。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我們還能為這些「海上大熊貓」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