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副刊】豐山與牛的故事 | 環境資訊中心
牛年特刊

【牛副刊】豐山與牛的故事

2009年02月01日
作者:李素金

席設100桌廣邀貴賓參加的盛況台灣光復前,煉製樟腦油是阿里山鄉豐山村早期重要的經濟命脈,製造出來的樟腦油可以換取米糧。當時豐山的開墾生活方式是早上煉製樟腦油,晚上耕作,居民過著與世無爭、日夜辛勤的開墾生活。

豐山開發早期,每一戶人家幾乎都擁有兩分土地,田地要播種都得靠牛來耕作。早年全村共用一隻牛來輪流耕作。村裡曾經發生過牛被附近的原住民當作獵物捕捉,而村民因此而無法耕作的事。當時,牛是生產勞動不可或少的一員,而且必須從外地走上好幾天路程,才能帶回到豐山村。因此對豐山居民來說,損失一頭牛對耕種來說,真是十分的不便。

豐山的信仰中心是由村民合力蓋起來的吳鳳廟,每到吳鳳公的生日,也就是農曆十月半,按習俗村內都會舉辦慶典及宴客活動。每年祭典由村民輪流主辦,大家都把最好的東西拿出來祭拜。並新建「古山宮」供奉之,隨著古山宮的啟用,祭典活動仍在每年農曆的十月十五日舉行。當天同時舉辦宴客活動,廣邀外地的貴賓參加,席設100桌,搭配民俗及歌舞表演等活動,場面熱鬧滾滾,這是豐山一個很具地方特色的人文活動。

台灣光復以後到民國七十年代左右,耕種水田是豐山人最主要的工作,大家在農事上都要互相幫忙,也就是所謂的「換工」,哪家需要收割,村內其他人都會來幫忙。而豬、雞、鴨等家畜家禽的飼養,也是居民食材的來源。因為豐山的農耕歷史悠久,都是依靠「牛」來幫人們犁田耕地。基於一份感恩的心,現在豐山老一輩的人都不吃牛肉。

 慶典時的民俗表演  現今古山宮成為豐山村的信仰中心  農曆十月半古山宮舉辦慶典宴客活動  基於感恩的心不吃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