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台灣不是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的一員,和國際接軌仍有待突破,以致多數國人對「氣象」的概念,還停留在每天氣象報告上,如氣象預報到底可以多準、颱風誰比較準之類的問題。然而針對脾氣-天氣-氣候-全球暖化,這一連串的問題,其實正像是身體的小乾坤到地球的大乾坤,主導著我們每個人的健康到地球人類生存發展。
3月初,一連幾個晚上睡眠時,都面臨突然不自主猛咳嗽、呼吸聲過大的困擾,於是抽時間到大醫院詳細檢查;從胸腔內科到耳鼻喉科,所幸結果均顯示很健康,但沒想到醫師給的建議竟然是「天氣變化時,要帶上口罩」。當表明自身為氣象主播,每天的工作正是預先掌握氣象變化;兩位醫生聽言不約而同反映,今年的2、3月天氣變化很劇烈,雖然不冷,但溫差變化大,許多敏感體質的人都出現許多異常的反應,尤其今年人數特別多。
事實上,台灣在2008~2009年的冬天,面臨到前所未有的少雨紀錄,4到6月如果梅雨季鋒面雨水落空、颱風過門不入或遲到,都可能讓台灣陷入嚴重缺水的危機。此外,台灣在2月份也創下百年來的高溫紀錄,2008年二月才面臨澎湖寒害,沒想到才隔一年,2009年同月卻要開冷氣才行。
在亞洲,也面臨許多類似的問題,例如今年冬季中國北方發生乾旱,連續百天不下雨,2月下旬才天降甘霖,雖然期間猛製人造雨以因應,但旱象還是一直持續到3月中旬才暫告解除。中國北方的小麥產量是否受到大規模影響,衝擊到未來糧食供應仍有待觀察;此外暖冬造成農業病蟲害機會也將增高,對於農產品生長將是頗大的壓力。
同樣的,二月的澳洲野火,最後終於逮捕到縱火犯,但如果沒有偏乾的環境,火勢也無法大規模延燒。主要原因是在這十年內發現的「印度洋海溫偶極」的氣候現象,這理論類似太平洋上的聖嬰或反聖嬰,也是屬於海溫的變化,當印度洋東南部、也就是印尼海岸與澳洲北部海岸一帶的海洋表面溫度急劇下降;而在印度洋西部、也就是熱帶非洲東岸一帶的海溫上升,整個印度洋大氣環流就容易異常, 結果造成印尼與部分澳洲會有明顯乾旱,而在非洲西部卻帶來大量降雨。
過去這印度洋海溫偶極有其規律性,但近來卻越來越難預測,根據目前氣候專家的預測,全球暖化也成為一種可能的因素。甚至,就連中國北方乾旱,可能是缺乏印度洋從孟加拉灣北上的水氣才引發,也和印度洋海溫異常有關。
如果將上述原因對照2008年初,幾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境,中國雪災也同樣發生在二月份,主要是由太平洋上的強反聖嬰所引發,造成相當大的損失。才隔一年卻有相當大的反差,對於許多農產品或是企業經營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從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溫異常,有可能是自然循環的氣候異常,全球暖化是否會推波助瀾仍未得知。但以近幾十年來的氣候異常現象激增,更難想像當未來數十年全球溫度上升後,全球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所造成氣候異常的機會將大幅攀升,很可能比過去還要劇烈。
天氣瘋了嗎?身為一個氣象工作者,氣候異常就是在歷史氣象統計上找出是否為極端值,然而現今這已成為常要做的統計工作。當目前的天災多數仍可歸因於自然循環的氣候異常,更難想像加上全球暖化後,未來的幅度將更驚人。
今年二月,美國知名學者 Susan Soloman 提出了全球暖化是一個不可逆的科學預測,人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將需要至少千年才可以逐漸減緩。這就像是一個單行道,無法迴轉的宿命,我們只能盡量減少暖化的幅度;現在做,還有機會。而這更突顯溫室效應已經不是面對下一代的問題,而是數十代的問題,目前全球減碳的策略可能還不夠,還需要更廣泛的減碳運動及能源革命。
在金融風暴下,節能減碳議題還重要嗎? 這類討論在今越來越分歧,經濟學家們預測的全球景氣可能是 V、U或L型,氣候學家對近百年來溫度上升到2100年的預估,卻是很一致的以「N」型攀升,景氣終會反轉,暖化卻是條會造成氣候異常震盪、溫度上升的不歸路。
去年9月,我曾到北極圈旁的冰島,和當地氣象學者進行交流,實際看看冰川融化的情景。暖化引發的冰川消融不是只有海平面上升問題,許多冰原下的火山將可能在未來冰原融化後壓力驟減,引發新一波地殼變動,全球暖化的後果可能比我們認知的更為嚴重;況且冰島只是冰山一角,全球還有更多的冰原正在消融中。
地球到底有沒有救?該如何做?地球是大乾坤,人身是小乾坤,暖化不是影響區域氣候,甚至對於每個人的健康都有明顯衝擊。小乾坤可以影響大乾坤,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小氣候能對周圍產生影響,逐漸匯集成地球的大氣候。地球只有一個,我們無處可逃離,唯有更積極的順天應天;節能減碳不應只是宣示口號,而是該持之以恆。現在做,或許乾坤有轉動的機會,否則當天氣瘋了、海水淹了,即已不再只是健康問題,而是我們生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