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條例】農民:社區需要經費改善生產環境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農村再生條例】農民:社區需要經費改善生產環境

2009年05月27日
本報2009年5月26日台北訊,記者呂苡榕報導

昨(26)日在立法院舉行的農村再生公聽會上,紅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重慶表示,農民需要農村再生,需要錢來改善目前農業生產環境。

紅茄社區位於台南縣和嘉義縣的交界處,當地產西瓜,由於今年雨水不多,西瓜的品質很好。社區靠海且緊鄰八掌溪畔,因此地勢低窪,遇到大雨來臨時辛苦耕種的成果只能泡湯。

長年遭遇淹水之苦,但社區始終無法改善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是偏遠地區啊,要讓上面的人知道需要經過好幾道關卡,但是現在可以由下而上,那我們就能有錢去改善淹水問題」。

王重慶說他們社區有經過水保局的「培根計畫」訓練,雖然目前社區都是一些不識字的老人,但是他們對於自己的地方有很多想像,例如當地土壤鹽分含量高,適合栽種小番茄,因此他們請人開發網路銷售管道,希望能夠自產自銷。

當地面臨的問題是,原本種植玉米的田地目前大部分處於休耕狀態,休耕一分地能夠獲得將近7000元的補助,雖然休耕比辛苦耕作賺更多,「但那是不得已才去拿的,如果田不去種它會壞掉,鹽分過高,我們不想要讓它荒廢」。目前主要作物,是跟水利署租來的河川地栽種的西瓜,但卻每年都要面臨淹水危機。

王重慶說,他今天上來台北參加公聽會,因為反正現在農田再種也是白種,過幾天下大雨淹水就白費了。農村再生條例給當地一個新的想像,或許他們能夠提出計畫,改善當地排水,甚至增加行銷管道和改良生產。

他希望當地情況改善後,農業能成為在外工作年輕人的依靠,讓他們回到農村後能靠著種田過生活。「社區裡都是跟我一樣6、70歲的人,我們不識字,離開農村沒有辦法找到其他工作,所以才想靠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