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漆功臣膠蟲變害蟲 危害果樹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造漆功臣膠蟲變害蟲 危害果樹

2009年06月15日
摘錄自2009年6月14日聯合報高雄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日據時代從泰國引進台灣的膠蟲,原是造漆功臣,但隨著塑膠業興起,被棄養後,已淪為長期危害台灣果樹、觀賞花木的害蟲。農委會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植保系主任溫宏治、副研究員郝秀花說,膠蟲分泌的蟲膠,可製造油漆、唱片、電絕緣體等物。二次大戰後,塑膠工業興起,養蟲採膠失去經濟價值,膠蟲蔓延到中部以南較熱地區。

溫宏治說,膠蟲危害台灣27科66種植物,釋迦、楊桃、柿子、荔枝、芒果、龍眼等果樹受害相當嚴重;膠蟲也是玉蘭、含笑、木槿等觀賞花木及菩提、扶桑、榕樹的重要害蟲。

剛脫離母體的膠蟲「初齡若蟲」能爬行,或隨風、鳥傳播,找到寄生枝條後,即將口器插入樹皮組織吸收養分,數隻或數萬隻不等聚集,會分泌白色蠟質及紅色膠質物。所排泄的蜜露,能促使煤污病發生。郝秀花說,膠蟲1年可產生二代,可用修剪枝條及噴藥防治,也可保護膠蟲的天敵來抑制膠蟲數量,但噴藥要選在「初齡若蟲」發生期,效果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