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鶴凌的簡約葬禮談禮儀環保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從馬鶴凌的簡約葬禮談禮儀環保

2005年11月19日
作者:許心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常務理事)

日前台北市長馬英九之父馬鶴凌過世後迅速火化而且葬禮異常低調簡約,相信令很多國人印象深刻.身為政治人物能嚴遵力求儉樸的遺囑,樹立儉約喪禮的環保標竿,實屬可貴。

華人對於生死大事向來極為重視,目前台灣社會的殯葬文化更是五花八門,為了體面而過於舖張浪費的排場不時出現在生活經驗與新聞畫面之中。然而時代在變,環境也在變,土葬空間日益不足,擴音器誦經製造噪音且擾鄰,大量鮮花佈置禮堂會後丟棄十分浪費,焚燒大量紙錢消耗紙張且製造空氣污染,花車陣頭華而不實等。種種現象顯示,如何在追思亡者的過程中,減少製造污染以及浪費資源的情形,實為國人當前應該省思的生死課題。

要談禮儀環保,首先要挑戰的是許多台灣的傳統習俗,如許多老一輩仍是偏愛土葬,但目前不僅有墓地不足的問題,而傳統土葬所用的大棺更是較一般火化用的環保棺木價格高出十幾倍,因為使用的木材較為高貴且巨大,對森林保育的影響較火葬者大;此外,為死者做七的習俗,在現今工商社會無異是勞民又傷財,因為姑且不論誦經做功德的效果,為了每周一次的法會,家屬親友交通奔波及焚燒紙錢靈厝,在在都是在消耗資能源。

十多年前環保署開始推動禮儀環保的觀念,希望國人少燒紙錢香燭,法鼓山聖嚴法師也運用其宗教力量提倡,近年內政部甚至研擬了「淨化殯葬意願聲明書」範本,台北市更率先試辦「樹、灑葬」和「海葬」,加上殯葬業者專業化、精緻化,確實多少改變了部分國人的觀念與做法。然而,不管任何宗教的殯葬儀式,應該都可以加上一點巧思、運用一些方式變化,不僅對於追念死者更具誠意,對喪家或親友而言,也更可感受到真切的安慰或懷念之情,而達到互助互愛、環保節約的效果。

其實,不只是殯葬禮儀文化需要配合時代有環保新做法,事實上許多民俗廟會活動,同樣需要更具有環保簡約精神的新意。殊不見每年全台大小廟宇宮寺祭祀繞境期間大量焚燒紙錢、燃放爆竹、使用擴音器及免洗餐具等等,不僅消耗資源、金錢,更產生不少垃圾與噪音,而且經常忽略了資源回收。身為關心環保的一份子,我們認同傳統民俗應該延續與傳承,但是方法可以變通,如何讓熱鬧的宗教活動變得更具有時代意義與環保。建議主辦宗教民俗活動之廟寺,應該思考及規劃如何讓慶典兼具熱鬧與節約,尤其近年景氣不佳,耗資眾多信徒的捐獻,辦個熱鬧的繞境慶典幾天之內就銷耗掉數百萬元,若能將款項扶助貧童與急難人家,相信更能發揮神明菩薩普渡眾生的意念。

此外,有些地方有養神豬祭祀的習俗,然而神豬的養成過程是被迫不斷增胖與限制行動,生長期間不僅非常無聊而且缺乏同類陪伴,是非常不尊重生命且相當殘虐的一種陋習。在動物保護團體的疾呼下,已經有些祭典活動使用麵線、花朵及沙其馬做成素豬的創新改良做法來取代,希望能早日見到不再有神豬比賽以及以神豬祭祀的情形。

現在欣見台灣一些寺廟的金爐已經停燒金紙,集中送到焚化爐,市面上也有所謂的環保金與環保爆竹,可以減少灰燼及垃圾,但使用情況尚不普遍。期待藉著這次媒體大篇幅報導馬家儉約葬禮的機會,除了討論葬禮能有多省以外,能撼動及改變一些國人對民俗禮儀的觀念,進一步深思簡約民俗禮儀的新可能,讓民俗禮儀去蕪存菁,更添心意與新意。

本文同步刊登於第212期《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