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山 惡水 土石流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崩山 惡水 土石流

2009年08月24日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陳忠峰

溫室效應導致氣候異常,老天爺的臉色,也越來越難以捉摸。今年8月2日,新竹創下40年以來的最高溫,接著8月7日莫拉克颱風來襲,老天爺在台灣山區,倒下了將近一年的雨量,山區的土石也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雨量最集中的區域包括玉山北側濁水溪上游的陳有蘭溪流域,以及玉山南側高屏溪上游的旗山溪與荖濃溪流域,是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洪水、崩山、土石流,透露著什麼樣的警訊?

519崩山 惡水 土石流

我們來到歷史災區──陳有蘭溪。曾有人說,南投是土石流的故鄉,指的就是陳有蘭溪沿線。只要一有颱風、豪雨,陳有蘭溪沿岸的聚落,包括神木、郡坑、豐丘、新山等等,總是飽受土石流的夾擊,這次新山村位於陳有蘭溪沿岸的24戶住家,更是整排掉進洪流之中。

雖然房屋整個被洪水掏空,但幸運地是,新山村一百多人無人傷亡。從賀伯、九二一、桃芝、到莫拉克,新山村的村民,已經有好幾次半夜逃離家園的經驗。而村長的警覺與居民的互助,是讓新山村民能夠安全撤離最重要的原因。

新山村兩旁的山溝,過去都曾爆發土石流,不過這次毀掉新山村的力量,並不是兩側的土石流,而是陳有蘭溪本流的掏刷。居民懷疑陳有蘭溪之前的疏濬工程,改變了河水的流路與流心,是造成溪水直沖河岸的原因。

是否是因為疏濬工程造成溪水的流心改變,導致河水掏空房舍與道路,還需要更深入追查。但是對於已經一無所有的居民來說,未來該何去何從,才是首要面對的問題。這些年來重建又重建,已經讓居民精疲力竭。接二連三的災害,居民只求下一代能真正地安居,但究竟哪裡才是安居的所在?

我們沿著台21線繼續前進,進入這次風災中,南投受創最嚴重的隆華國小,眼前整個學校傾倒在溪床上,難以想像這不過是921之後重建不到十年的新校舍。

早在1996年賀伯颱風時,隆華國小就曾經被土石流沖垮,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又在原址重建。表面上它是一個安全平坦的河階地,實際上卻是一個地質鬆散、土石會聚的危險區域。

陳有蘭溪流域的災情,多半是沿線支流帶來的土石流,但今年陳有蘭溪的災情,主要來自本流的掏刷。台大前地理系教授張石腳指出,隨著河中土石的堆積,未來河流將會更野,兩岸將受到更大的掏刷,這是未來河岸居民必須更注意的。

過去許多不曾爆發土石流的地方,這次卻被土石流淹沒。我們來到台南南化水庫旁的羌黃坑,去年卡玫基颱風時,村子還只是淹水,今年卻是泥水夾帶著大石頭直衝住戶。連夜撤離的居民回想起當時的情景仍心有餘悸,怎麼也想不到屋旁的小溪,現在竟成了土石流的通道,只希望能盡快搬遷到安全的地方。

目前全台灣有1503條土石流潛勢溪流,但仍然有數不清的小山溝,不屬於土石流潛勢溪流的警戒範圍,卻照樣有發生土石流的危險。屏科大水保系教授陳天健表示,像羌黃坑後方這樣的小山溝,全台灣比比皆是,可能有十幾萬條以上,但受限於水保單位的人力,難以一一調查。既然不可能將全台灣的大小山溝全都清查,地質學者張石腳認為,未來減災的策略,應該放在聚落、橋樑與道路的安全上,而不是土石流的控制上。

沿著南化水庫前進,我們前往受困山中,將近一個禮拜的關山村。剛搶通的縣道179縣到處是土石橫流。關山村屬於南化水庫集水區的範圍,這裡地質脆弱,沿線有平溪等斷層通過,這次土石大量崩塌恐怕將危急南化水庫的壽命,步上石門水庫的後塵。

在關山村,我們看到政府部門為了保護一戶住家的安全,在周圍大興土木築起防禦工事。但是這樣的防禦工事,能確保多久的安全?如果用同樣的經費鼓勵住戶搬遷,會不會是更一勞永逸的方式?

小林村與關山村只有一山之隔。崩山之後,只殘存第九鄰搖搖欲墜的兩戶房舍,其中一戶是倖存的住民姚茂雄。他回憶起崩山前一晚,第九鄰住戶因為淹水全部撤離到最上方的住家,隔天凌晨六點聽到轟然巨響,山上土石崩垮而下,空中頓時煙塵瀰漫,此時河水斷流,第九鄰住戶逃往高處避難,之後堰塞湖崩潰,才將被土石壓毀的住家沖向河道下游。談到撤離的問題,他說,當時發布預警是針對土石流,但這次是崩山,居民根本來不及撤出,就算撤也無處可逃。

目前在楠梓仙溪與旗山溪,仍然有大量的土石堆置在河道,陳天健指出,現在當務之急是盡快調查出土石堆積的數量與情況,以防接下來的颱風豪雨將造成第二次的堰塞湖,危急下游聚落的安全。

人為過度的開發再加上氣候的急遽變化,讓山區的災害不再侷限於某個地區的土石流,而是更難以預測的山崩、更全面性的洪患。當各種治山防洪工程已經面臨極限、當大量的土石,仍在山區伺機而動、當行政系統仍以龜速面對環境的巨變...

莫拉克之後,我們的挑戰才正開始。

側記:我們一行人採訪離開關山村時,天色已暗,夜晚山區下起大雨,路上到處都是土石與泥流,兩邊鬆軟的土石隨時準備傾瀉而下。沒想到前方真的遇上土石流擋路,車輛進退不得,幸好教授車上準備了鏟子,剷平土石才得以順利脫困。好不容易僥倖離開危險路段,卻見到對向車道一輛輛轎車不顧風險往山區前進,也不見有任何管制。或許對於自然力量的過度輕忽,也是招致災難的重要原因。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