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區尋找大自然的魅力 自然學習中心正夯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在社區尋找大自然的魅力 自然學習中心正夯

2009年12月02日
本報2009年12月2日台北訊,記者陳品潔報導

台灣擁有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然而大部分國人對於社區自然資源的認知少之又少,這些地理、人文、故事、生態之間的關係和人的生命與情感有密切的關係。如何加強社區民眾自然的知識、並將自然的關懷化為行動?11月28日、29日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營造親近自然的好鄰居-社區自然學習中心」,邀請經營有成人士與社區民眾交流,讓自然學習更有趣、更生活化,並且深入在地。

自然步道協會理事婁序平說,美國自然學習中心已經有3,000多所,有很多已經發展出屬於自己特色。像是鳥會用撿拾的傷鳥進行環境教育、自來水中心介紹當地的水源相關知識。婁序平發現,自然學習中心不一定要特別花費建造,利用閒置空間或是社區的小角落就可以達到自然中心的功效。例如,可以在里辦公室設個小櫃子,展示社區的自然事物、民眾收集的種子、花果或是標本,利用牆面規劃成海報展覽這些都是不錯的點子。婁序平強調,許多自然中心不只在校園上課,而是課程帶到戶外,直接與當地的環境接觸,可以多感受社區的自然變化。

「其實自然就在你身邊,就看你有沒有把心中自然之眼打開。」台北縣政府永續環境教育中心推廣組主任賴榮孝,以他家旁邊的五股溼地為例。2002年開始關心五股溼地至今十多年的賴榮孝,親眼看見70年代豐富生態多樣性,因為經濟起飛,工業廢水、廢土傾倒反而造成生態系一度瀕危。紀錄中的40多隻的黑鳶,曾經一度消失,五股溼地也曾被剔除。幸虧一群熱愛鄉土的傻瓜對「黑鳶回五股」的堅持,五股溼地的生態終於恢復了。

「生態恢復不是自己說了算,生態怎麼驗收?鳥是最好的驗收者。」賴榮孝說,2005年黑鳶真的回來,2006年連黑面琵鷺也來了;而且全台灣只有五股溼地有紀錄五四斑細蟌。

「近來的天災使人類覺醒環境的問題很難用科技來解決,我們何不回頭尋求我們祖先的生活方式,降低我們的欲望、尊重其他的生命,讓這個地球永續下去?」目前在正在推動「里山自然學校」的方正泰正便以此為目標。「里山」是個名詞,意指「故鄉的山」,是聚落近郊與人們生活密切的山與森林。「里山」的課程,讓能動者實踐一種很簡樸的生活方式,自己種菜、採茶、烤披薩、造土角屋、蓋樹屋。方正泰也指出自然中心營運須投入大量資金與心力,經營不易。但是「里山」所有活動與課程都朝不造成環境負荷規劃;為了堅持環境教育與導覽的品質,避免成為商業體系或是政府部門的工具,也不輕易接受補助。未來則朝認同里山理念的家長,建立長期互動的模式,提昇家庭對於環境覺知能力與素養。

然而,除此之外,自然中心怎能讓人喜歡、覺得學習自然是有趣的?婁序平說:「大家動手做是個很好的方式。動手做的過程,可以凝聚向心力。」

永續環境是環教的重點,但是環境教育的目的是人如何直接感受自然?則為自然教育中心的用意。台灣目前公辦的自然中心有8所,還有許多生態展示館,卻因地處偏遠,難以貼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婁序平指出,其實台灣有很多閒置空間可以利用,目前已經跟一些社區建立合作經驗,未來也會與有興趣的社區合作。社區自然學習中心的課程陸續在萬華、板橋、土城開課,課程免費,僅需付材料費,如果有興趣民眾,可以上自然步道協會查詢。

參考資料

阿孝的生態日記

二格山自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