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前瞻:ECFA牽動台灣永續發展 須審慎評估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10前瞻:ECFA牽動台灣永續發展 須審慎評估

台灣需要國際化 ECFA卻讓台灣中國化 影響農業發展及農民權益

2010年01月27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整理報導:劉育珊

過去媒體已對ECFA有過許多討論,但似乎都聚焦於國民黨、民進黨的政治紛爭,許多民眾仍不清楚此議題對台灣的永續發展、環境有何影響。

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世雄:從農業角度來看,簽ECFA對台灣的有機農業、農民權益會造成很大的傷害。過去台灣的農產品外銷日本是世界第二,但現已排到第13,主因為許多商人到大陸投資,產品再經銷到台灣、日本等國家。

簽ECFA是讓台灣變成中國化而非國際化,但台灣現在需要的是國際化。

以日本為例,日本現積極研究為何北海道的GNP與蘇格蘭差距4千元美金,最後分析出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蘇格蘭已充份國際化,並發展以觀光、大學為基礎的產業架構。

若台灣簽ECFA,表面上看起來中國GDP高,但中國「基尼係數」(Gini Index)大於0.5(此係數大於0.4表示社會已面臨警戒即將發生動亂),這表示中國的貧富差距太過懸殊,有將近1億5千萬到2億人每天生活費用不超過一塊美金,在聯合國標準下,已是赤貧。

但政府宣傳ECFA時誇大關稅利益,且完全不提對農業的衝擊。台灣從1990年到2006年,80%的出口已被中國取代,若再簽定ECFA,台灣的產品跟中國的區隔就沒有了,將會打擊台灣的農業,像玉井芒果、池上米、濁水米現專利已被申請走,將來若與中國有更密切的互動,將危害到本土農產。

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林朝成:從短期來看,簽ECFA對農民有利,但長期則須做審慎評估,台灣現已流失許多品種、品牌,且未做好專利保護,將來若掛在中國底下,會降低國際競爭力,因日本、歐盟的標準都比中國高,若我們取得日本的標準,到世界都可行銷,但中國的標準低於世界標準,會使農產價格上不去,且台灣歷經多年開發的品種會被轉移到中國。

※ 此系列座談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基金會、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主辦,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台灣立報、國際厚生健康園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協辦。

Ø 座談時間:2009年1月25日上午11:00
Ø 地點:氣象風險管理開發公司攝影棚
Ø 主持人:張宏林(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
Ø 與談人:台灣有機產業促進協會理事長陳世雄、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理事長林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