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前瞻:全球暖化不只影響陸地 看不見的海洋更須守護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2010前瞻:全球暖化不只影響陸地 看不見的海洋更須守護

90%蛋白質由台灣在內的海域供應 失去海洋 將失去生存機

2010年01月28日
策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紀錄整理:葛崇恩

最近幾年全球暖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這幾年不少專家學者發現,全球暖化對海洋生態當中的珊瑚礁影響相當嚴重,而台灣在去年也發起所謂的珊瑚總體檢的活動,發現台灣的珊瑚白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全球暖化為何會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未來民間團體與學者該如何守護海洋生態環境?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全球暖化對於台灣影響相當大,不論是在北部的岩礁、西部的沙岩岸,一直到南部的珊瑚礁以及深海都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特別是在海洋生態當中的珊瑚礁生態系,而珊瑚礁是相當重要的海洋資源,它是提供我們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而更有國際研究指出,90%的蛋白質都是由包括台灣在內的太平洋海域所提供。

珊瑚礁白化的原因在於全球暖化會影響珊瑚礁建構的元素──造礁珊瑚以及體內的共生藻,共生藻可提供氮與二氧化碳給珊瑚進行光合作用,也可消耗珊瑚呼吸產生的廢物,維持生態的平衡。但現在這些生物已面臨所謂的「溫度臨界值」,如果溫度再升高一到二度,會造成共生藻的離開,生態系統被破壞,而導致珊瑚生態崩毀。

另外全球暖化會造成酸化現象,也就是二氧化碳會導致珊瑚礁構成要素的碳酸鈣減少,並且會讓PH值(酸鹼值)越來越酸,讓珊瑚礁的造礁作用受到影響,這對於文蛤等貝類的養殖漁業,也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張楊乾:我在哥本哈哥地鐵看到一則有趣的廣告,上面寫者「你需要多少錢買這個龍蝦?」結果答案寫著350PPM

所謂的350 PPM,意思是人們必須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回歸到較穩定的350PPM──現在的濃度都已到達390PPM上下,甚至如果持續惡化下去會到450PPM,這個濃度換算成增溫幅度,大概是攝氏2度。

資源豐富的國家一直排放二氧化碳,對於海島性國家以魚類為主的國家,等於是剝奪他們的資源,這樣會造成所謂的環境正義的問題;不過,等到有的「海鮮」生態全部消失之時,這些富裕國家也將面臨自己造成的後果。

※ 此系列座談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基金會、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主辦,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台灣立報、國際厚生健康園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協辦。

Ø 座談時間:2009年1月25日下午1:30
Ø 地點:氣象風險管理開發公司攝影棚
Ø 主持人:張宏林(公益團體自律聯盟秘書長)
Ø 與談人: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昭倫、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主編張楊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