鯊魚灣──見證地球進化歷史的生態棲息地 | 環境資訊中心
世界遺產巡禮

鯊魚灣──見證地球進化歷史的生態棲息地

2010年04月01日
作者:溫心恬

【資訊BOX】
中文名:鯊魚灣
英文名:Shark Bay
所在地:西澳 Western Australia
登錄年份:1991年
登錄標準:自然遺產(vii)(viii)(ix)(x)

鯊魚灣擁有活生生的疊層岩結構,見證了地球最古老的生命起源;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位於西澳首府伯斯北方820公里處,鯊魚灣世界遺產保護區幅員十分遼闊,沿著Shark Bay Road慢慢深入鯊魚灣,首先將來到哈美林池,在這裡可以觀看存在超過40億年的活化石──「疊層岩」,下一站是無數潔白的貝殼碎片堆疊而成的「貝殼海灘」,然後順著路來到鯊魚灣最主要的鎮──「丹哈姆」,這兒的海岸寧靜又美麗,造訪過鯊魚灣世界遺產探索暨遊客中心,行經清澈的小潟湖之後,就來到著名的景點「夢基米亞」。除了近距離接觸瓶鼻海豚,在這個保護區內還能享受浮潛的樂趣,或是搭乘遊艇去看更多的海上動物。

入選世界遺產之因
1699年,英國探險家威廉‧丹皮爾(William Dampier)航行至此,因為看到成群的鯊魚而將這裡命名為「鯊魚灣」。鯊魚灣於1991年時,以其擁有世上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所根據之基準包括:
一、 符合自然遺產類別(vii)、(viii)、(ix):是世上少數幾處具有「疊層岩」的地方,這些活化石可以幫助科學家解開地球進化歷史之謎。
二、 符合自然遺產類別(vii)、(x):這裡是許多瀕危動物的棲息地,包括赤蠵龜、綠蠵龜、儒艮,以及其他四種只在此地發現的哺乳類動物。此外,鯊魚灣還擁有至少100種爬蟲類及兩棲動物、240種鳥類、820種魚類、超過80種的珊瑚與218種貝類,同時,鯊魚灣也是一些遷徙動物的必經之地,例如來自北半球的鷺鷥和座頭鯨。
三、 符合自然遺產類別(vii)、(ix):鯊魚灣擁有至少820種植物,包括地球上最廣泛且多樣的海草,占地4,000平方公里。海草地改變了整個大海環境,而且是一個仍在持續變化中的地質過程。
四、 符合自然遺產類別(ix):這裡剛好位於三大氣候區及兩種植物帶的交界點,因此科學家對於鯊魚灣的物種分布、適應和繁殖研究很感興趣。
五、 符合自然遺產類別(vii):鯊魚灣有著特殊的海岸景觀,從紅和白的沙及藍綠色的潟湖,到陡峭的懸崖和聳立的沙丘,樣貌多元。

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起源──疊層岩(Stromatolites)
鯊魚灣的疊層岩之所以如此重要,正因為它們展示了地球演化的歷程,這裡的疊層岩在1956年為科學家所發現,更引人關注的是,它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發現活生生的疊層岩結構,之前從未發現過活的疊層岩,只有在古代岩石中找到化石。雖然鯊魚灣的疊層岩只有兩、三千年歷史,但構成這些岩石的藍綠藻卻與35億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形態相似,這意味著疊層岩在前寒武紀時即已存在,而今日所見的疊層岩則是現代版。

不容錯過的經典景觀
貝殼海灘(Shell Beach)
「貝殼海灘」顧名思義是由數億個小小貝殼所形成的海灘,牠們全是一種名為「哈美林鳥蛤(Hamelin cockle)」的貝類。因為這區的海水含鹽量高,哈美林鳥蛤的天敵不適應這種環境而逐漸減少,鳥蛤相對地增生之後,數以萬計自然死亡的小貝殼便被沖到岸邊堆積起來,經長年累月沉積的壓力而凝成貝殼灰岩,雨水又不斷少量地分解貝殼中的碳酸鈣成分,等到水蒸發之後,碳酸鈣便轉化成方解石晶體,使得貝殼黏在一起,形成如今綿延60公里的貝殼海灘。

貝殼海灘是由數以萬計的小貝殼沉積而成;圖片來源:UNESCO

丹哈姆(Denham)
來到丹哈姆,一定要走一趟「鯊魚灣世界遺產探索暨遊客中心(Shark Bay Discovery Centre)」,館內以互動科技、樣本、照片、圖示等呈現鯊魚灣的真實面貌,包括自然奇觀、世界遺產、生態環境,以及原住民和早期荷蘭、英國與法國探險家的冒險經歷等,提供參觀者對鯊魚灣更進一步的認識。此外,鎮上的老採珠人餐廳及聖安德魯教堂都是早期拓荒者用貝殼灰岩建造的,值得前往一探。

夢基米亞(Monkey Mia)
夢基米亞在1890年代曾是珍珠業及漁業的集散地,到了1960年左右,因為人們不斷地餵食,使得海豚與人類愈來愈親近,甚至固定棲息於岸邊。海豚頻繁造訪的消息傳開來後,來此看海豚的遊客愈漸增加,於是在1988年後,州政府便著手修建道路及相關設施,如今夢基米亞已發展成一個完善的保護區及觀光景點。

在夢基米亞有機會與海豚近距離接觸;圖片來源:UNESCO

本文與中華世界遺產協會合作刊載。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