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與波娃 航向小島的驚奇之旅 | 環境資訊中心

沙特與波娃 航向小島的驚奇之旅

2010年06月30日
作者: 張祖德(國立馬公高中歷史科教師)

編按:新興海洋文學作家張祖德,多年前愛上了澎湖,一住就是16年。帶著兩艘名為「沙特與波娃」的獨木舟,用雙手划槳、穿越海洋,接近澎湖各個小島。用無動力的獨木舟、賣力航行,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在不經意之下,旅途中寫下的航行手記,卻讓大家發現了許多小島的動人存在。讓我們跟隨著祖德的獨木舟航行手札,一起探索台灣周遭碧海藍天、美麗神祕之島。

【序】

一個沙特與波娃的獨木舟故事
The Story Of Kayak Sartre & Simone de Beauvoir

聖經 馬太福音:人類活著不單是靠著食物,而是靠上帝的話語......。

The Holy Bible: New Testament Matthew
Man shall not live by bread alone
but by every word that proceedeth out of the mouth of God.

然而,上帝的話語很難、也很不容易為人所仔細聆聽。於是人們實在是靠著其他的東西活著...。有的人靠著發財的那麼一點夢想而活,樂透、賽鴿、賭馬不一而足。也 有人靠著電視而活,看了每一個大自然探索頻道,卻從不曾走向戶外。還有人藉著挖掘別人的醜聞、爆料而坐收名利,更多人跟在他們後頭窺視別人的隱私而活。

而我呢?

尼采說:「哲學....就是在冰雪之間和高山之巔自由自在的生活......」。你看到那個精采的廣告了嗎?一個人划著獨木舟在高山急水中順流而下,尼采說的是不是這樣?如果是......那麼那個人最懂哲學,也最接近上帝的話語吧。

那我要為何而活呢?

在台灣的山友,以百岳為目標。而澎湖親近海洋的子女,以獨木舟航行到每一個屬於澎湖的小小島為理想。 2002年的元月廿日,我們的獨木舟在歧頭海堤外舉行下水典禮。

因為尼采,我們把二艘獨木舟命名為「沙特」與「西蒙波娃」。

沙特的隨想

最近我才感覺我這30年是白活了
似乎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層層的考試和文憑
接著而來的感受是時間的快速飛逝
青春就像手中握的細沙...怎麼都握不住
我問小毅
在我們剩下的時光中,有沒有可能划著獨木舟
到每個小小島去探訪呢?
小毅堅毅的回答「當然有」
然後我們蹲下來仔細的算了算
扣掉老了走不動路、生病、工作、睡眠、寫博士paper的時間......

大學時讀的是歷史系
大一剛進學校就常會有人問「讀歷史有什麼用?」
我想他的真正問題是「 讀歷史能賺什麼錢?」
我才明白過去所有的白費心力
原來讀書只有一個目的
也難怪大家紛紛轉銀行系、企管系、保險系

大學除了應付課業、打工的時間外
我常去爬山
除了學校後頭的二格山、指南宮
還去爬了雪山、大霸、武陵四秀....
還好沒有人問我「爬山有什麼用?(因為爬山遇到的人都是山友)」
大三、大四的政大後山開滿了土雞城
把從前的滿山茶香變成到處都是啤酒、唱卡拉ok的喧鬧聲
我就不太愛去了
然後就常常出現台灣山脈土石流的警報

當兵到了澎湖
我常偷溜到營區屋頂去看夕陽
和海對面的虎井
突然之間我才驚覺到
原來我一直生活在島上
島周圍,滿滿滿滿都是海
日出是太陽從海中昇起
日落是太陽落下海平面
風是從海上吹來的
候鳥也是從海的另一端飛來的
原來一直都是這樣

 

我以前生活的那個島
人們從不曾感受到這一點
他們總是把海邊用長長的水泥牆高高築起
這樣才看不到排出去的廢水、垃圾種種的污染
看不到也許可以心安一點
那「夕陽呢?」我問
我想他們會回答「看海和夕陽有什麼用?」
因此更別提到海上,沒有目的的去看海、去親近海
從海上看看自己的島嶼,及遙望海平面彼端的世界

某位政治人物說的話 :台灣應該成為海洋國家,而不是島嶼國家
這是不是指明信片上常見的
國外大城市港邊排滿帆船的那種國家?
假日小孩就跟著爸媽一同揚帆出海
當作鍛鍊身體、親近自然的一種生活方式?
如果是
去看看我們的港口、海邊滿滿的水泥堤防和消波塊
和放學後補習班前滿滿的年輕學子
就會明白這條路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本文轉載自作者部落格
※ 本文部分轉載自張祖德著作,城邦出版《航向看不見的島嶼》一書。
※ 本文不適合網站CC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