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人認股救白海豚 環境信託新里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三萬人認股救白海豚 環境信託新里程

十年築夢 陳瑞賓: 革命尚未成功

2010年07月07日
本報2010年7月7日台北訊,莫聞、詹嘉紋、葉人豪報導

全民來認股‧守護白海豚」行動,從4月12日發起至今,已有超過3.5萬人、150多萬股的認股數,發起團體今(7)日向內政部提出申請案,這不僅是台灣首件的環境信託申請案,象徵人民願共同出資1.8億餘元向政府購買彰化海岸保育權,也是環境信託運動在台灣推動10年來的新里程碑。

人民拉開認股名單,請問總統:「馬總統的環境信託政策要跳票嗎?」朱淑娟攝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當年為了推廣環境信託理念,於2000年成立環境資訊中心,2001年發起成立該會;透過資訊傳遞與環境教育,從10年前多數人對「環境信託」的陌生,到如今終於機會形成第一個案例,陳瑞賓細數來時路,深感路途雖遙,但也鼓勵工作夥伴及志工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首任理事長、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助理教授盧道杰表示,這次的行動,讓公眾認識到環境保育事務可以著力的空間,從各行各業響應的情況來看,也有高度的環境教育和推廣效果,「是一個非常好的典範!」

連續四屆擔任該會監事的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陳章波則提醒,此行動若能獲內政部同意而成案,很好;若否,還是要繼續推動,繼續操作。「政府是人民選出來的,法規是人寫出來的,人為了永續、共生,必定能想出符合當代最佳福祉的辦法出來!」

台上1分鐘 台下10年工

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夏道緣回憶,當初創會的會員為了環境信託的理念聚在一起,透過工作坊等形式,但引起的迴響和關注仍然有限,因此先從資訊教育開始,並於2004年起效法國外信託機構,累計辦理50多場「生態工作假期」;2006年還有民眾願意捐出果園,但礙於法令與配套限制無法成型,轉而規劃為「台東成功環境信託體驗園區」,結合在地社群進行環境體驗活動。

環境資訊協會在2006年正式成立信託部門,設「環境信託中心」,訂定修法、加強交流、取經等工作目標,至2006年起出訪環境信託發源地的英國,2009年加入國際國民信託聯盟INTO,期間不斷介紹國外的案例。

台上1分鐘,台下10年工。夏道緣形容,此案會不會過還是未知數,但最大的意義在於「整個社會對土地保護意識的覺醒」,且行動是在環境破壞未發生之前,並不是像以前發現有污染、破壞之後才去反對。

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指出,這幾年也主動邀請公部門相關單位來進行討論,讓大家更重視這個事情。這兩年來,是一個大躍進,這也是要依賴十年來各種訊息的累積,才能在今日推動白海豚信託的時候,獲得大家的認同。

環境信託運動的阻力與助力

用自己的方式搶救白海豚,西門町裡各出奇招。(攝影:孫窮理)對早期推動的困難,陳瑞賓認為是整個社會對「環境信託」真義的認識不足,社會上並非沒有「信託」概念,而是缺乏「事物型」(如土地、溪流)的委託案例,「也就是沒有把土地留給野生動植物的觀念。」

孫秀如也指出,「過去大家都只重視在文化信託的部分,環境信託的案例非常少。雖然信託法在12年前就已經通過,不過環境信託是因為4年前馬英九列入政見才開始被大家所重視。」孫秀如也提到她過去對於「信託」的概念是不了解與排斥的,主要是因為信託給人的第一印象與「商業」有關,一直到接觸後,才慢慢了解其中的奧妙。

而對於此次運動獲得迴響,陳瑞賓認為原因有:(1)參與門檻降低,每股119元的認股金,民眾易於參與。(2)白海豚本身是非常討喜的物種,容易吸引關注及好感。(3) 各方團體不計各自立場,動用資源,為達到保護環境而共同努力,形成了一種社會氛圍。

不過,陳瑞賓也提醒,此次雖以守護白海豚為訴求,但真正保護的目標是溼地和其他生物如大杓鷸的存續。希望能透過白海豚的魅力,進一步創造保護其棲地的機會。

環境信託運動的未來:操作空間大

盧道杰表示,保育信託在民間團體的操作機制或空間上,有非常大的助益,特別是對要有成本控管概念的非營利組織而言,信託能夠針對特定項目來做委託的動作,其實是非常前進的想法。

他認為,環境信託可應用在生物多樣性、土地、資源、文化、襲產方面。「信託總是要有物件、財產,有產權的東西,比較容易來進行,基本上通通可以適用。」

「比較麻煩的是CO2、海洋,這類比較難用產權概念涵蓋的,可能還需要更多討論。」他指出,英國政府在相關機制上提供了非常足夠的誘因,包括稅賦、監督機制與NGO運作等層面,都值得國內思考。不過,「如果政府沒有給參與的空間,有些方面也未必見得那麼樂觀。」

英國國民信託組織的募資來源十分多元化,包括參觀門票、住宿、辦理工作假期等方式,未來台灣的案例能否朝此方向運作?

孫秀如指出,英國國民信託已經運作了許久,這對台灣當然是一個很好的借鏡,重點是必須視棲地的生態來決定,並不是每個棲地都適合用同樣的方式來處理,「但台灣更需要的是『棲地管理』概念」。

談到生態工作假期與環境信託的關係時,環境信託中心專案執行李子君認為,在環境信託成立之後,生態工作假期是很好的棲地管理工具,在招募資源、資金以及推展更多人實地參與的的優勢上,工作假期會是很好的介面。這樣的生態工作假期和其他活動有所不同,是因為「有了環境信託當背景,生態工作假期因此有了靈魂,不是一個營隊或教育活動而已,在全民參與棲地守護的角色上,增加了很多內涵。」

信託才剛起步 未來需要仍需各界協助

陳瑞賓指出,此次環境信託的行動分成三階段,是個長期的運動與計畫,必須長期關注和參與。首先需要大家透過認股來表達對這件事情的支持,有越多民意的積聚,就能向政府施壓,促成這件事的機會也就越高。

另外,此行動後續也有許多資料待處理,故需熟悉電腦操作的固定志工,協助整理行政事務及資料,而這些事務也需要足夠的辦公空間來進行,陳瑞賓希望各界能協助留意適合的地點,目前暫時以台北市內為考慮,近捷運站,設備越齊全越好,以便於進駐。

作者

詹嘉紋

可能帶有天王星人血統,對地球人感到既好奇又困惑。

葉人豪

喜歡爬山、走路,年輕時走了一半的百岳,還跟女友一起徒步環島。現在女友變成老婆,是個要顧家但又想到處跑的猶豫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