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攝影的意涵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生命印象

自然生態攝影的意涵

2010年07月25日
作者、攝影:葉子

編按:影像力量是強大的,一張照片如果是一個故事,那麼連續影像的呈現就是在說故事。透過攝影者的觀點與敘述方式,探討自然中生命與人的關係。我們既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旁觀者、甚至是風景。我們期待,透過「自然生命印象」專欄,邀請讀者透過自然影像的觀影過程,接觸台灣自然生態,並進而提升保育意識與行動。而這些過程終究會成為我們生存的自然世界中,影像語言的最核心力量。

何謂自然生態攝影?

攝影是一種視覺傳播的文化活動,也是一種藝術的表達媒體,攝影術自1826年由法國人Joseph Niepce發明至今,不僅衝擊了視覺藝術的表現形式,並以其紀實的基本功能,改變了科學的研究進展,同時還在政治傳播上扮演了不容輕忽的角色,攝影已是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動,現代人幾乎無時無刻不存在於影像所構築的世界中。

攝影依據其目的、被攝物或機具種類而有各種不多的類別說法,諸如商業攝影、紀實攝影、人物攝影、景觀攝影,顯微攝影、針孔攝影等,在各種攝影的發展中,生態攝影是大眾耳熟能詳,而且廣受喜愛的攝影類題,然而什麼是生態攝影,生態攝影和自然攝影有沒有不同的地方?此為本章一開頭想要讓各位了解,以便在一開始學習的態度上,就有正確的觀念,在攝影技術和美學的培養中,更深一層了解影像內涵的表現,

自然攝影是以自然環境、自然資源、自然景物、自然現象為主題的攝影,其價值在於攝影者寄情山水,為自然中的事物留下瞬間的影像紀錄。而生態攝影則需從生態一詞的涵義解讀,以生態學的角度而言,生態攝影是透過攝影機具紀錄生物與環境(包括生物或非生物)的相互關係,也就是說,無論是地景、動植物、天文、氣候等都是自然攝影的範範疇,而作品中呈現生態的互動關係,即可稱為生態攝影,而自然生態攝影特指自然環境中的生態互動關係,雖不排除人類活動的介入,但主題在於自然,非人類行為做主題。

舉例說明;當你拍攝了一張濕地的退潮景觀,畫面呈現溼地的典型景色;海洋、泥灘地、紅樹林,期間有鳥類在泥灘地覓食,那麼這張作品可以說是濕地景觀攝影,而其作品中呈現出退潮後,泥灘地成為水鳥覓食的場域,而紅樹林同時也是許多潮間帶生物棲息的重要棲所,那麼這張作品也可以說是濕地生態攝影作品,因為它表現出生物(紅樹林、水鳥、潮間帶生物)與非生物(海水、潮汐)的相互關係。

台南四草的紅樹林環境。

單一的作品,通常無法具體呈現自然生態的全部意涵;一隻站在枝頭的小鳥,盛開的美麗花朵,景致優美的山岳景觀,這些都只能算是自然攝影,但是若將這些單一的作品組合成為有意義的組合作品,可以說明上述對生態的意涵,那麼這些作品就具有自然生態的解說意義。

簡而言之,生態攝影並非就被攝物屬性做為主題定義,而是影像是否能呈現生態的內涵,一張好的生態攝影作品,不僅在視覺上有細緻的形式表現,同時也能呈現豐富的生態意涵。

自然生態攝影的內涵

自然生態攝影是拍攝自然界中的各種互動關係,那麼其影像內涵又該如何表現呢?若就攝影的藝術本質來看,自然生態攝影應該表現自然的「真、善、美」面向。

大自然的美無所不在,人類從有文明以來,既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來讚嘆、歌頌自然的偉大和美麗;音樂、詩文、繪畫、甚至是舞蹈,無數的藝術品皆以模擬或禮讚自然為主,攝影是最直接的記實工具,是捕捉自然景物的壯麗,生命的奧秘的便捷工具。

而所謂善的面向,可以解釋為對影像的環境倫理觀,當我們感動於自然的美,用攝影機紀錄下自然的真,同時也在表達對自然運行的敬畏與尊崇,這就是善的面向。

真的意涵很明確,非人為的,非造作的,是攝影者以第三者的角度和眼光忠實紀錄和詮釋,若是刻意的場景安排,或是運用影像軟體加以合成變造的唯美畫面,都不是真正的自然生態攝影,而其伎倆也很容易被識破。

蟬蛻(攝於藤枝)

自然生態攝影的功能

攝影術相較於其他的藝術,雖然是比較晚期的發明,但由於影像科技發展的突飛猛進,使其不僅紀錄我們眼睛所見的現象,並且逐步擴展了人類視野的極限,成為我們探索自然宇宙的重要工具,今日我們可以觀看外太空遙遠的星際,觀賞深層海洋下的奇特生物,或者在針眼鏡頭下,窺探前所未知的地底世界,都是有賴攝影科技的發明。

有了這些工具,生態攝影家可以探索世界各種奇特的現象,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視覺經驗,以及不斷突破的科學新知,這也是科學雜誌、國家地理頻道、自然書籍廣受喜愛的原因,因為知識不再只是透過語言的描述,眼見為憑的圖像更容易為社會大眾所理解和接受。

知識的認知之外,美的欣賞也是生態攝影主要的功能,大自然有雄偉壯麗的面貌,也有精巧神奇的一面,舉凡四季景觀的變化、動植物的生物多樣性、天文氣象的現象,都有攝影者想要捕捉的畫面,捕捉大自然之美,可以說是所有自然攝影者共同的目的。

生態攝影結合了科學紀實與藝術表現的本質,兼具知性與感性的層面,在現今重視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育的時代,更成為社會推動環境教育的一項利器,例如,美國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公園的成立,即是起因於攝影家安瑟亞當斯(Ansel Asdams)所拍攝的一系列黑白照片,引起世人對該地區的重視,為攝影在生態保育的歷史上寫下一頁輝煌的篇章。晚近,生態學者麥可.尼可斯(Michael Nichols)所拍攝剛果河盆地動物的照片,促使加彭總統彭高將該國十分之一的土地劃設成13座國家公園。由此可見,影像的社會價值是不容小覷的。

拿起你的相機,將焦點對準大自然,你將會發現自然就在你身邊,即使是自家庭院、都會公園,都是生態攝影的生動影棚。

面天樹蛙交配。

(未完待續1/3)

前進「自然之窗─台灣自然影音頻道」http://green.ng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