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洋過海來台灣──洋流與島民的生活 | 環境資訊中心
離島圓夢曲

飄洋過海來台灣──洋流與島民的生活

2010年08月11日
作者:孫秀如(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

四面環繞著海洋的島嶼,島民的生活與海密不可分,大海就像是上天賜予的天然冰箱一般,隨時供給著豐沛的漁獲、甚至維繫著氣候的穩定。而這些都與「洋流」習習相關。

洋流是指海洋中海水的大規模流動,且有著相對穩定的速度與方向。若按水溫來分類,則有寒暖與暖流之分;若是用地理位置來區分的話,則有赤道流、大洋流、極地流及沿岸流的分別。洋流協助海洋的熱能與養份進行交換與運送,以達到生態上的平衡,所以和生物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尤其是依海而生的島嶼。

在台灣週邊又是被什麼洋流所環繞呢?

台灣洋流簡圖。圖片來源:http://www.sysh.tc.edu.tw/

台灣週邊的洋流──黑潮

圖右深色海面為黑潮。圖片來源:台北市教育入口網黑潮是太平洋洋流的一環,也是全球第二大洋流,從菲律賓開始,穿過台灣東部海域,沿著日本往東北方向流,因為是由低緯度的熱帶向高緯度的寒帶方向流動,所以黑潮是屬於暖流,黑潮年平均水溫約攝氏24至26度,冬季約為18至24度,夏季甚至可達22至30度。由於黑潮的水色明顯較周邊的海水深,所以才有「黑」潮之稱。

若不是常常在海裡活動,一般人對於黑潮的感覺可能僅存於課本上的文字敍述,但是去(2009)年台灣八八風災之後,隨著山區土石流大量沖刷下來的漂流木,滿佈東海岸的海域,曾造成台東許多漁港因而關閉,這些漂流木不只影響了台東一帶,更順著黑潮一直向北流動,根據日本海上保安廳在2009年9月3日所發出的訊息,日本鹿兒島附近的東海海域便發現大量由台灣而來的漂流木,南北綿延長達將近120公里,這也讓大家見識到黑潮驚人的能量。

黑潮的流速可是相當快,約為每秒1至2公尺,而厚度約在500到1000公尺,寬度約200多公里。就像是海上的一條立體高速公路般,運輸著許多迴遊性的魚類,以及為了獵食這些魚類而來的其它生物,當然,也包括了人類。

八八風災後,隨著海流一直向北移動的漂流木

魚群迴游的高速公路

台灣附近的洋流主要為黑潮,但冬季時,因為季風等因素台灣海峽會有另一股中國沿岸流流經,這個洋流的方向是由北向南,而後在台灣的西南沿海與黑潮的支流相遇,在這裡形成了一個重要的漁場。台灣由於有這些洋流的流經與交會,而使得海洋生物種類約佔全球物種的1/10,包含有海藻500種以上,螺貝、章魚、烏賊等軟體動物約2500至3000種,螃蟹約300種,蝦類約270種,魚類2600種以上。

以烏魚來說,牠們原來是生活在中國黃河流域沿海,但秋冬時,會尋找溫暖的地方以產卵,此時,就會順著洋流成群來到台灣的西南沿海,根據歷史記載,台灣捕烏魚已有3百多年的歷史,這一直是台灣十分重要的漁業活動。

每年冬季冬至過後,中國沿海的烏魚會洄游南下產卵,經過台灣海峽,從鹿港附近逐漸靠近台灣沿岸,一直沿著海岸線南下到屏東南方外海交配後折返北方。圖片來源:這是我的魚類專題郵票 生態 魚類 漁業 垂釣部落格

氣候亂了 洋流也亂了

而近年來,大家耳熟能詳的「聖嬰現象」,也和洋流有極大的關係。一開始是由東太平洋,也就是南美洲秘魯及厄瓜多爾當地的漁民所發現,他們觀察到每隔數年,在聖誕節前後當地的海水就會開始異常升溫,於是稱此海水升溫的現象為「聖嬰現象」。海水升溫連帶的影響了大氣,造成氣候發生劇烈改變,有些地區乾旱而另一些地區則又降雨過多。而突然增強的這股暖流則會使海水溫度升高,冷水魚群因而大量死亡,使得原本豐沛的漁場失去生機,造成以捕漁為業的國家莫大損失。當然,聖嬰現象不只發生在南美洲,也不只是影響海洋,許多地區的森林大火或是水患成災也都和此有關,這是一個全球性的氣候變遷現象。只不過,和洋流習習相關漁民,對這個現象特別敏感,也是首當其衝的受害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