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嵐層巒處播種 生物多樣性種子師資發芽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山嵐層巒處播種 生物多樣性種子師資發芽

2010年09月09日
本報2010年9月9日台北訊,湯翊羚報導

生物多樣性的快速喪失是21世紀全球環境重大議題之一。倘若生物多樣性快速喪失趨勢不予改善,根據研究估計到2050年時,世界將有4分之1以上的生物物種自地球消失,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福祉。

鑑於此,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上週末(9月4、5日),在陽明書屋辦理2010生物多樣性種子教師培訓,活動中各方講師從媒體、氣候變遷、台北盆地物種等不同角度,切入探討台灣的生物多樣性工作,讓參訓的種子師資體會原本就存在身邊多樣且豐富的生命和自然法則,重新擁抱屬於自己的生命力,藉此更瞭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

物種沒有好與壞 任何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

講座由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揭開序幕,從生物多樣性的定義、和人類日常生活的關連、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各式議題切入探討。他表示,許多人對生物重要與否,都是以人類的經濟利益來區分:經濟價值高就大量培育;認為沒有經濟價值就清除。但人們應該屏除這樣人類中心思維,尊重自然界的「無用之用」。

管立豪舉例說,1973年澳洲昆士蘭發現一種體長約4-5公分的胃育蛙(Rheobatrachus silus),其名來由是雌蛙產卵後將卵吞入胃中,小蝌蚪在母體胃中成長,成長過程母蛙不再進食,胃部消化酵素分泌停止,等幼蛙長成後從母蛙口中跳出,母蛙才再度進食。本來認為和人類毫無關連「無用」的蛙,其特殊生理現象提供治療人類胃潰瘍等胃部疾病的線索。可惜的是,1980後野外已沒有發現此物種的紀錄。

又早期台灣原有的稻米品系約200種,但現今卻只有不到10個品系的稻米。1968年國際稻米研究中心培育在菲律賓奇蹟米品系,因此米的產量出奇的高,因此亞洲地區紛紛種起奇蹟米。有一年因為一種會傳染稻米致命病毒的昆蟲增加,導致大量的奇蹟米死亡,後來,科學家花費了許多功夫,終於在少數幾株野生稻米上,發現可以抗此病毒的野生稻,將奇蹟米與野生稻雜交才得以解決糧食問題。管立豪表示,人類對生命系的未知也會往往帶來未知的危機。

用環境影像「記錄台灣」 而不是成為「記憶台灣」

當代媒體運用已經變成現代人與和他人溝通的重要媒介,媒體與生物多樣性的關連又是什麼?知名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提到,在資訊氾濫的洪流中,人們仰賴強烈的感官刺激,土地環境的資訊一下子就淹沒其中。回歸原點思考時,人的集居之地也是「生物棲地」,然而人類生活發展至現代的極致,已經違反了永續生態的原則。媒體利用文字、聲音、影像紀錄人們為了生存去改變自然生態環境而衍生的環境問題。透過視覺語言傳達自然生命的美好也見證了土地變遷,進而探討人與其他物種的關係。

從事環境記錄工作已30年的柯金源,談到記錄片在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功能,柯金源說道,從事環境田野調查工作,除了用報導攝影、新聞專題、生態紀錄片呈現記錄成果,自己事前資料蒐集、環境背景也一定要充足。傳播媒體可以適當傳達當人們進入這個生存空間之後,導致環境質變後的研究與批判。當讓民眾了解發生的問題,進而影響並改變施政單位決策參考、或是尋求共存的解決策略,達到永續發展的目標。

柯金源和公視合作歷經一年半的拍攝製作,在今年推出了5部自製高畫質生態紀錄片。走訪台灣五大山脈,紀錄北中南東四條河川,從河口到源頭、人與河、人與山林的互動。生命的輪迴和自然的幻化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而人和土地的因果也是被大自然書寫的一環。柯金源感性的說:「我們期待的是,環境影像紀錄,不要成為拍遺照;生態學研究,不會成為考古學。」

處暑夜之神秘面紗

這兩日正值二十四節氣中處暑之尾,所謂:「斗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但身在陽明山,又沒了都市中熱效應的悶暑,微風沁涼,披上一件薄外套正是夜間觀察的好天氣。有荒野蛇癡「赤腳阿峰」之稱的生態觀察研究員林青峰,先在室內帶著大家認識夜行性動物的特點。林青峰過去生態調查的照片讓大家驚嘆夜裡隱藏的豐富生命,像個大孩子的阿峰是很多生態觀察者崇拜的對象,也曾發生調查的糗事:特別喜歡研究動物排遺的他,有一次以為找到貂類長條型排遺帶回去研究覺得成分有點奇怪,第二天在現場看見小孩跑來跑去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誤」很大。

另外還有也從事生態觀察多年的施宏明和會學各種貓頭鷹叫聲的張峻豪,帶著學員領略夜晚生物多樣性的饗宴,大家都戲稱這3人眼睛有內建的紅外線夜視系統。有著張俊豪的呼喚,吸引了領角鴞回應,也讓學員目睹了有「都市叢林裡的新住民」之稱的領角鴞真面目。領角鴞生活在低海拔闊葉林,生活環境最接近人類。隨著棲息地被開發,領角鴞用過人的適應能力接受新環境,在陽明書屋的柏油路旁路樹上就看見牠灰褐色小巧的身影和瞪的亮圓的雙眼。但也時聞領角鴞被撞死在公路上的消息,人類佔領生物棲地讓物種面臨生存問題,在領角鴞一聲聲「乎...乎...」低鳴陪伴的處暑之夜也讓學員們沉心反省。

全球氣候變遷造成生態系衝擊 科學資料不可少

任教於台大生態所的教授李培芬,近年來研究台灣脊椎動物種類多樣性、台灣野生動物之分布模式、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建立等。他提到「生態系服務」,就是基因、物種與生態多樣性能為人類提供的服務,包括醫療、生態旅遊所需要的資源,有很多樣的型態。這樣的型態隨著環境的破壞會漸漸會下降。

專長遙測的李培芬利用電影《Home》(搶救家園)中令人屏息的環境變遷空照圖,呈現生態的危機。他也提到,過去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著重在陸地上,當全球陸域已有超過12%被納入保護區時,海洋卻只有不到1%的面積被劃為保護區,沿海地區應減少開發。他並以鳥類調查點監測為例,透過調查密度值的趨勢變化,瞭解物種變遷的情形,透過長期預測與短期的監測讓危害減到最低。李培芬最後也提出生物多樣性的角度的評估與建議,一定要加強生態研究的投資,以及生態資料庫與生態監測體系的建立。

「美麗」鳥類代言 V.S 大笨蝶戲說蝴蝶王國

野鳥保育協會秘書長曾美麗抑揚頓挫的音調,把台北多樣性的鳥類生態描繪地神靈活現。曾美麗介紹鳥類在繁殖季節時的美麗飾羽也會有不同型態,像是年輕女孩為了展現自己的優點包裝點綴自己,但鳥類打扮自己吸引對方的通常是雄性。大白鷺與小白鷺恰好是相對的黃嘴黑腳與黑嘴黃腳特徵,小白鷺就像穿著黑絲襪搭配黃高跟鞋的時尚代表。最喜歡在牛背上黃頭鷺俗稱就叫牛背鷺、其他還包括紫鷺、蒼鷺...等光是鷺科鳥類就介紹不完。其他還有彩鷸反而是媽媽比較美麗、爸爸長的普通點,所以通常是媽媽下完蛋就找情人去了,爸爸留在家孵蛋、育雛;啄木鳥腦部構造比較特殊,才不會讓她啄一啄就得了腦震盪...生動擬人的鳥類故事,大家津津有味的時而大笑、時而認同的點頭。

曾美麗歡迎大家一起去賞鳥,鼓勵剛入門可以從辨認山鳥開始,比起水鳥山鳥較鮮豔,也可把認識水鳥當作一種挑戰。

剛成立了台灣昆蟲生態保育協會的林柏昌自稱大笨蝶。俗名大笨蝶的白斑蝶其實一點都不笨,因為體型碩大又飛行緩慢才如此被稱呼。幼蟲因取食有毒之寄主植物而具警戒色,成蟲翅底色為白色,翅脈週圍有黑色斑紋,翅緣各室有圓弧形黑點。台灣素有蝴蝶王國的美名,在這塊土地上就曾記錄過430種蝴蝶。甚至僅見台灣的特有種就高達50種。斑鳳蝶、黃星鳳蝶都屬於擬態鳳蝶,擬態的外觀跟一種有毒的斑蝶很像讓敵人不敢輕易攻擊。黃星鳳蝶也是指標性的蝶類,存在的地區也代表了其環境的維護,蛹型像枯樹枝,每一個蛹都會做不同的偽裝,就連偽裝青苔的量也不同。現場林柏昌帶來他所蒐藏的標本,其中還有閃亮像小寶石紫斑蝶的蛹。

另外林柏昌還特別介紹「蝴蝶密碼」是台灣蝴蝶的標放研究。蝴蝶因為氣流和風的因素飛到不同的地方,研究人員為瞭解蝴蝶神秘的遷徙行為,於是在蝴蝶翅膀上標上代號做追蹤調查後發現,看似嬌弱的蝴蝶竟然可以從台灣到1200公里外的日本。但要呼籲的是,捕捉、標放是具備資格者才能夠進行,一般賞蝶民眾是不能夠在大屯山上抓蝴蝶的,如果看見了身上有密碼的蝴蝶,可以幫它們「拍照存證」,再回報給相關單位。

生物多樣性非你不可

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的活動專員管力慶笑稱,這次不僅討論生物多樣性課題,就連評選種子教師的結果也很多樣性,從老師、相關農場解說員,到博物館導覽員、刑警、銀行行員、自耕農...等230多名選出35名,評選的標準除了學員的自我介紹與對生物多樣性未來的推廣理念外,也從不同得職業和工作性質來做取捨。這次是第二梯的初階培訓,相較第一梯次管力慶也說道這次學員互動多、反應也比較多元。之前任職於板橋國中的老師蔡孟瑾教導的是地理科,對夜觀活動印象最深刻。蔡孟瑾以前因害怕危險而不敢走到戶外觀察野生動物,這次近距離的觀察到黃口攀木蜥、竹雞、石龍子的夜晚行為,親身體驗後更瞭解森林生態系的循環。肚子裡已有七個月大的寶寶的她說:「未來會帶著孩子參加戶外觀察的活動,希望她對生物的瞭解從生活開始,而不僅僅從學校的教科書圖片學到。這樣的課程活潑、沒有壓力,其感受也更能轉化成對生命正確的態度。」劉怡雯在元極有機蔬果耕學農場經營協助,想要做農場周遭生物統計:記錄水生、陸生、開花期等研究。由點而面、從小而大,從所處環境出發,讓更多的人瞭解到附近生態系特色種類,也針對不同族群的需求給他們需要的訊息。

學員在上課第一天,就依照生物圖卡分了組別,並且每組都抽到一個跟生物多樣性相關的題目。在兩天課程訓練的最後,就是讓每組都有1.5分鐘的時間,不能說話或是任何文字演示出抽到主題的內容。

最後由七星講師們投票選出「植物轉換太陽能成為可應用的能量」為第一名,傳達太陽供給地球一切生命所需的能量,動物不能直接吸收太陽的能源,需要藉由植物行光合作用後再進行能量的傳遞給各級消費者,五名學員扮演太陽、植物、牛與人的角色。其他還包括了:物種幫助控制蟲害、濕地幫助濾淨水源、植物預防土壤沖刷與抑制洪水、昆蟲鳥蝙蝠幫助授粉、生物分解有機物質五大主題。每一組都有生動的演繹,還有一位學員利用串連橡皮圈綁在原子筆上,伸展手腳後原子筆彈落地上示意紅樹林的生態...等創意的表現。

在表演和分享結束後,七星講師用生物多樣性十字箴言:「保育、永續利用,惠益均享。」為這次的課程做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