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盡生命的極境之旅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極盡生命的極境之旅

2010年09月19日
作者:陳瑞賓(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

前些天收到一本罕見的旅遊書,書名是:「那些極境教我的事」,封面是一楨在極地冰洋,一小艘橡皮艇,艇上4、5位穿著鮮明色彩看似在認真觀察和拍攝著。對我來說,這樣一本覺得和自己當下無緣的書,卻因著作者陳維滄先生,從今年初和協會結緣至今,曾經贊助今年度地球日,也多次表達對協會關心之意,但是,因緣際會之下,至今我們卻未見過面。有了書,讓我隨時可以打開來,透過這本書來認識他。

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當我翻開序言,看到作者大約從60歲第一次往喜馬拉雅山跑,至今73歲,已多出前往南、北極和內蒙的沙漠,我就決定認真的把他讀完。因為,到底是什麼樣的意志力,能讓一個事業有成、家人安在,幾乎只要他參與或投入過的事業、興趣,都能有所成就,卻選擇在體力有限,理應安養天年,享受多年努力後的成果時,背起了相機,坐在號稱全世界失事率前幾名的直昇機上,只為了一睹心中的聖山。這個過程,對我這種只能靠著旅遊頻道過過乾癮的人而言,真能夠體會的,實在不多。但是,我看到作者在海拔4千公尺高度時,走50公尺耗費了1個半小時,讓我回想起大約25年前高二寒假,我參加了救國團的雪山登峰隊。在暖冬的氣候下,眼看著距離不到2、3百公尺的山頂,卻舉步維艱。回想當年我可是勤練國術,鍛鍊出倒三角腰的身材和體力,竟然在3千公尺的山上,像隻年歲將盡的老狗,每走兩三步就只能彎著腰、或蹲著喘息個3、5分鐘,深怕一坐下去休息,就再也沒勇氣和力氣站起來往前走。60歲、走在4千公尺的高度,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這趟旅程對作者而言,最重要的並不只是打開他往後旅程的心門,而是克服了身邊親朋好友關心,那股力量猶如地心引力,雖能讓我們安然的站在地上,但卻也難以掙脫而上。在看到作者文中擔心抽屜裡的那幾片情色光碟,真有萬一,別人會怎麼想?回想起國中開始至今,每隔幾年農曆新年守夜寫遺書的過程,笑著看作者自嘲,我知道那是真的在面對過絕境時才有的反應。讓我佩服的是作者還真的一絲不苟的把他寫在裡書,那豈不是人人都知道了嗎?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在我腦中不斷的重覆浮現「不到黃河心不死」這句話,但真到了黃河時,卻是一種壑達、瞭然於心的感覺。我相信只要是盡心、盡力、盡意、盡性的投入過的人,大概都會有類似的感受。

這本旅遊書上每一楨照片,不論是在南極洲上,或是北極冰洋上,以致於在沙漠中,都可說是一個見証,也是作者意志力的展現。因為,我深知我的筆力有限,沒辦法透過文字來讓讀者感受到照片的壯碩,更難以完整傳達我讀完這本書的感受。我已商請同事和作者聯繫,希望能徵求他的同意,轉載部份內容來和各位分享。

圖片提供:時報出版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倒是忍不住我想在最後分享一些不同的想法,因為在看到書的封面寫著「這一生中,一定要拜訪一處極境」,對照著文中作者坐在破冰船上,談著南北極因為暖化的問題,所可能引發的種種環境危機。讓我不禁對兩者之間的矛盾和衝突,產生不少困惑。如果,再加上什麼人的一生一定要環遊世界、百大城市、100個人生必須一探的旅程、最值得去的十大奇景...等,我想,這個世界大概也會以百倍的速度加快惡化!更何況,為什麼我們每個人有限的年月裡,又得要像學生那樣,憑空跑出這些必修課出來?

我認為只要我們認真的生活,「極盡」用心,處處也可是「極境」。我相信努力的在早上爬起來看看家中窗外的日出,抬頭看看天邊的晚霞、雨中的閃電、雷擊,雖是浮生半日,卻也需要有心和用心。我想,這也是作者穿插著個人成長點滴之間,所額外想要傳達的意涵!

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書籍作者簡介】

陳維滄

年輕時,他賣兄弟牌英文打字機、擔任棒球隊內野手、辦雜誌、籌組合唱團、創辦事業、玩攝影...

當事業有成,他在50歲那年從商場急流勇退,成立非營利機構,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從事文教公益活動,並背起相機,踏遍地球上的天涯海角,透過鏡頭,凝結每個感動的瞬間。

60歲為親眼見聖母峰,到尼泊爾4,150公尺高山健行,從此展開人生壯遊,極境之旅;70歲在南極跳進零下五度C海水中,慶祝人生才開始。

攝影旅行23年來,四探南北極、五訪印度新疆、六度到西藏,遠征沙漠、非洲草原、喜馬拉雅山、以及達爾文研究物種起源的加拉巴哥群島。旅行和攝影幾乎成為他的宗教和信仰,一次次艱難的旅行、長時間等待每一個觸動心靈的畫面,是他不斷超越和重生的養分。

至今,73歲的他仍隨時整裝待發、持續追逐。追逐時光;追逐幸福;追逐人生的究竟!

著作:
2002年,《飛鴻雪泥》,獲選為金石堂書店年度好書
2004年,《夢想南極》,獲選為國家圖書館「100大值得一看的好書」

 

【書的小檔案】

書名:那些極境敎我的事
作者:陳維滄 先生
出版: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08/26
定價: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