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印尼享受金援 將雨林砍伐殆盡 | 環境資訊中心

經濟學人:印尼享受金援 將雨林砍伐殆盡

2010年11月09日
本報2010年11月9日綜合外電報導,李鍾旻編譯;陳韋綸審校

印尼泥煤大火煙霧瀰漫。圖片來源:Global Fire Monitoring Center近來飽受火山爆發與海嘯等自然天災困擾的印尼政府,不得不開始正視氣候變遷對於該國的衝擊。由1萬7千多個大小島嶼組成的印尼,對於海平面上升特別敏感。然而該國過去對於雨林資源索求無度,已使該國成為第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毀林同時造成東南亞地區週期性的霾害,然而如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亞洲政治專欄作者Banyan指出:東南亞國協各國不願對印尼採取強硬手段,這是為什麼呢?

「霾害」這個詞彙,意指一種刺激眼睛與呼吸道的煙霧。在東南亞地區,民眾週期性的發生這類不適症狀。自九零年代起,這類空氣污染幾乎年年發生。在1997年時,東南亞國家更是幾乎淹沒在一場嚴重的霾害之中。我們必須說明,這些問題都是因為印尼當地的森林火災所引起。但問題在於,其他國家不願對印尼政府此採取強硬手段。這些災害不同於地震、海嘯及本週發生的火山噴發等天然災害,因為森林火災是人為所造成的。

霾害在今年又再度發生。這次霾害對鄰近的新加坡及馬來半島南部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也使得空氣污染程度創下了自2006年以來的新紀錄,情況一直到10月23日的降雨後才稍有緩和。霾害的禍源來自印尼的蘇門達臘島上某些地區,該地區人民亦深受霾害影響,空氣糟到幾乎令人窒息。

然而與1997年的霾害相比,則顯得遜色許多。當年的森林火災造成婆羅洲及蘇門達臘廣大地區悶燒,濃煙覆蓋超過3000公里寬的區域。災害籠罩六個國家,波及近七十萬的居民,並使得許多機場關閉。當年由於「聖嬰現象」導致乾旱,農民為了耕種而焚燒土地。但火勢從平地一路蔓延至農地、森林。表面大火熄滅後,餘焰卻仍在地底下的泥炭悶燒,並且稍後又能在地表再度復燃。

今年的災情,火災主要來自蘇門答臘北部的廖內省(Riau)。該省人口約六百萬,面積九萬平方公里,與葡萄牙的國土面積相當。受霾害影響,馬來西亞的部分學校必須停課。在新加坡,空氣品質之糟,許多外籍人士紛紛避走香港,以躲避汙濁的空氣。新加坡環境局亦呼籲,患有心臟與呼吸系統疾病人士應避免從事戶外活動。

霾害的發生,對東南亞國協(ASEAN)而言實為奇恥大辱。東南亞國協環境部官員們才剛討論過有關2002年制定的跨疆界煙霾(Transboundary Haze Pollution)協議,並聲稱他們為防治霾害所做的總總努力確實有所成效。令人難堪的真相是,成員之一的印尼,也就是一切災情的源頭,至今仍未批准這項協議。東南亞國協內部的協議僅僅建立在道德規範上,並不具強制約束力。然而印尼本身卻是此集團當中的巨頭。

可以肯定的是,該地區的外交手腕不但無能,並且印尼在破壞環境上的種種霸道行為也不受拘束。如同1997年事件時該組織的無力,印尼依然我行我素。儘管東南亞國協本身缺乏效率,但組織確實為成員國設定了行為規範。與對尼的「私事」視而不見的態度成了強烈的對比。然而與1997年不同的是,今年印尼政府迅速承認了自己對霾害負有責任,並對外尋求協助。

印尼自1995年即宣佈,焚燒土地清理植被的方式為非法行為。但腐敗和缺乏效率的制度限制了法律效力。對許多農人和農場經營者而言,為了取得可利用的土地,用火焚燒地面上的樹木仍然是最經濟、最便捷的方式。近年來,這些焚燒過的土地,大都用於繁榮的棕櫚油產業。在黎奧省,甚至道路兩旁盡是被焚燒過,仍然冒著煙的荒土。四周則是早已被播下種,油棕的樹苗已環繞在道路間。

然而,霾害只不過是某種疾病的急性症狀罷了。與這些症狀相比,這種病本身的問題更是危急,對印尼或全世界皆然。此病乃是:印尼的毀林行為。

在1982年,廖內省四分之三以上的土地是森林,而現今森林僅占該省的四分之一。但當下至少有些許阻止持續毀林的希望。批評者指責,由於印尼毀壞大規模含碳豐富的森林和泥炭地,目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之一。由於批評聲浪,印尼政府目前也著手於修訂法令。至2020年前,印尼政府計畫減少41%的碳排放量,前提是必須得到REDD方案(減少毀林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uction in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REDD)所提供的補助。REDD方案的原則為,富國支付金額,協助窮國保護森林。

,印尼總統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 表以善意回應,於今年五月宣佈了一項年度為期兩年(2011-2012)的的禁令,停止商業性的森林砍伐。其回報為挪威提供其REDD十億美元援助的承諾。許多環保組織對此事表式讚賞。綠色和平組織的亞利夫(Joko Arif)稱之為「非常正確的一步」。不過悲哀的是,這項禁令的約束範圍並不包括現存的伐木特許權,所以這些砍伐行為將持續下去。亞利夫告誡,這項禁令仍有許多工作是必要的,那便是制定適當的森林分佈圖。否則,這項禁令的是用範圍將沒有實質上的效力。

挪威環境部長蘇爾漢(Erik Solheim)本周參訪雅加達,目的便是對一些棘手的爭議研討解決之道,如由誰來監督由挪威所提供的資金?該由一個國際機構來執行,還是由印尼本身的內部機構來進行?儘管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將成為最初「籌備階段」時,3000萬美元資金的供應管道,但這個問題目前尚未解決。

REDD?

基於對印尼的懷疑態度,一些爭端衍生而出。東南亞地區國家對印尼在霾害上的立場表示憤怒,並對REDD的權限表示憂慮。一些人認為這個國家幾乎腐敗到無可救藥的程度。他們認為,印尼人將會一邊享受REDD所提供的資金援助,一面持續點著那些燃燒鄰國人民生命的火炬,並且甚至同時手握鏈鋸,將雨林給砍伐殆盡。不過仍有樂觀的人認為:印尼將開始審視自己的地區領導角色,並擁有二十國集團(G20)的一席位置。它迫切希望獲得有關環境責任上正面的名聲。

此外,認為印尼是在認真對待暫停燒荒毀林的決定還有如下兩個理由。第一,印尼的棕櫚油、紙漿與紙及煤礦開採業者目前正努力著,試圖破壞這項禁令。另一個理由,也是今年毀林之火蔓延的原因。因為這些點火的業者,擔心一旦禁令生效就再也無法任意焚燒土地。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可以發現霾霧之下透露出些許火光。現在在戶外可千萬別深呼吸,以免吸入太多汙濁空氣了!

※參考資料:經濟學人報導

 

※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