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兼顧保育 生態觀光正流行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經濟發展兼顧保育 生態觀光正流行

2011年02月08日
摘錄自2011年2月5日TVBS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在保育意識高漲的現在,不少地方都設立了自然保護區,希望生態環境可以不受干擾,但是相關措施卻不一定完備,現在有人開始進行所謂的「生態觀光」,希望透過比較妥善的作法,兼顧保育與經濟發展。

為了杜絕人為干擾,保育人士在動物棲息地成立自然保育區,國家公園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在各國設立,然而在肯亞,世居當地的「馬賽族」原住民卻因此被強勢遷離,讓他們相當不滿。肯亞農牧地主協會會長:「野生動物總是跑出園外,和我們飼養的牲畜混在一起,傳播疾病,造成很多傷亡,另一方面,我們卻不被允許入園。」

當地居民的經濟「錢」途,如何與自然保育同時兼顧,成為新世代的保育人士所必須面臨的難題。自然保育協會首席科學家桑伊亞:「若要思考保育政策的未來走向,必須處理『人』的因素。」

生態觀光,或許就是解決方法之一,許多經濟弱勢的國家擁有相當豐沛的觀光資源,遊客住在當地人經營的豪華木屋,望出去,就直接觀察動物生態,既可保育,又可賺錢。經營者:「我們很幸運這裡有獅子,因為可以吸引更多遊客,遊客來得愈多,觀光收益愈高。」

這些收益,有將近一半都會回饋給馬賽人,無形中,也培養出當地人的保育意識。肯亞農牧地主協會會長:「人們應該明白保育野生動物,從這種資源獲益。」

生態觀光的觸角,也延伸到了雨林深處,雨林豐富的生態物種,成為許多探險遊客的新天堂。然而觀光的收益,對於貪婪的商人而言,還是比不上直接砍掉樹木,能更快賺進大筆鈔票。桑伊亞:「事實上,不管保育運動做了什麼,一定有巨大力量有時結合起來,對抗保育力量的目標。」

在利益與保育的拉扯之間,如何達到真正「永續發展」的境界,與自然界共存共榮,人類還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