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過境展生機 珍惜鳳山丘陵鳥友反開路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猛禽過境展生機 珍惜鳳山丘陵鳥友反開路

2011年03月17日
本報2011年3月17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灰面鵟鷹。一年一度的春季猛禽過境場景,悄悄地在高雄鳳山丘陵上空揭開序幕,並將逐漸進入過境高峰期。在重工林立的南高雄,此景更顯難能可貴,然而隨著國道7號開路計畫即將劃過這塊棲地,引發當地民間團體憂心,呼籲政府相關單位重新重視鳳山丘陵多元價值。

首批過境的猛禽包括灰面鵟鷹、遊隼、燕隼,高雄鳥會的調查員15日還意外發現1隻列名一級瀕臨絕種的保育鳥類「東方白鸛」,這是今年繼宜蘭員山第二度發現東方白鸛的蹤影,突顯鳳山丘陵生物多樣性的表現。東方白鸛和歐洲常見的送子鳥-白鸛屬於同一科,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I,鳥類紅皮書中屬為「瀕危」等級。

雖然春季猛禽遷移的路線比較分散,但此地春猛禽過境約有2-3萬隻,是較集中的過境點。而此盛況預計下周將進入高峰期。

鳳山丘陵涵蓋林園區的駱駝山及鳳山水庫。高雄鳥會總幹事林昆海說,駱駝山幾乎可說是猛禽從恆春登陸後,往北飛行的第一座山頭,猛禽就是靠山頭產生的上升氣流往飛高處攀升;或是黃昏時陸續抵達的猛禽夜棲地,可說是恆春半島以北的第一個重要夜棲地。

國道7號路線位置圖,圖片來源:地球公民基金會。這片當地人稱為「鳳凰山」的鳳山丘陵,居高臨下的地形在平坦的高雄平原上具有重要的軍事價值,因而成為營區要塞和管制區;林昆海說,再加上台灣民眾相信此地風水條件,多處墳墓設置在此,林昆海認為,阻隔了民眾到此一遊,賞鳥觀光的機會,也因此缺乏全國知名度。

林昆海說,相較於駱駝山以北另一個猛禽重要的過境路線八卦山,因為接近市區,賞鳥幾乎成了全民運動。

高雄鳥會提供相關的歷史記載,1865年3月22日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史溫侯(Robert Swinhoe)就在高雄左營半屏山目擊到猛禽過境的景象;光緒11年(1885)大甲鐵砧山國姓井旁立的「國姓井」碑記中提到:「相傳鄭成功駐兵處,被困乏水;以劍插地,得甘泉,大旱不涸。年年清明前,有群鷹自鳳山(由鳳山丘陵北移)來聚哭,不至疲憊不止。」由此證明自古以來,鳳山丘陵就是猛禽北返的一個重要過境和夜棲地點。

林昆海說,隨著南高雄重工業開發,導致空氣污染及綠地不足的現象,鳳山丘陵除了是過境猛禽進入高雄的重要休息站和夜棲地,更是小港、大寮、林園地區民眾唯一可以喘息、休閒的綠地,更是災難發生時極為重要的庇護空間。

而這個具有歷史意義,重要的猛禽過境棲地,隨著國道7號的開發計畫面臨威脅,林昆海擔心,開路可能造成鳳山丘陵上千或上萬年之景觀消失。

南部多個民間團體因國道7號路線經過鳳山丘陵,影響數萬隻猛禽遷移棲地,也影響保育類鳥類、白鼻心等動物覓食、夜間棲息棲地不可逆的破壞與衝擊;更不提國道7號預計行經鳳鼻頭國定史前遺址邊緣,可能造成的破壞及影響無可估計,而反對開路。

林昆海說,過境候鳥應全程保護。國工局雖提出幾個替代方案,鳳山丘陵仍難逃切割的局面。高雄鳥會呼籲政府相關單位正視鳳山丘陵在生態、防災、國防、歷史文化、空污防制、水土保持、健康休閒的價值,除了不讓國道7號的開發影響過境猛禽的棲息,更積極期待能全面進行復育、規劃為自然園區,給後代子孫及在此生息的萬物一塊綠地。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