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正值東北季風逐漸減緩,黑潮支流帶來豐沛的魚源,配合洋流,成群的白海豚結伴覓食,只見帶頭的白海豚迴游、旋轉、跳躍,為年幼的海豚示範各種行為,而這些活潑生動的行為也被生態影像工作者簡毓群拍攝入鏡,為台灣最獨特的海洋哺乳動物留下紀錄。
這個季節也是白海豚繁殖季節,哺孕小生命的白海豚,正需要洋流帶來的食物。這群只能依著台灣西岸生存的生物處境,正與西海岸生態系一同惡化,急需當局提出保育作為。
野保諮詢委員會:應劃設離岸3海里範圍
林務局在11日召開野生動物保育諮詢委員會,其中也針對白海豚保育,擬出「重要棲息環境」範圍。依據台大周蓮香教授研究團隊的調查報告結論,建議將白海豚出現頻率95%以上的區域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8條劃設為「重要棲息環境」。並提出4個具體區塊,合計658平方公里。
建議劃設範圍為:苗栗龍鳳港以南、台中梧棲港以北,離岸1海里;台中梧棲港以南、彰濱工業區以北,離岸2海里;彰濱工業區以南、雲林麥寮港以北,離岸3海里;雲林麥寮港以南、嘉義外傘頂洲以北,離岸2海里。
保育組組長管立豪表示,此區域因包含海洋及河口生態系,因此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施行細則》第5條第2項第9款,為「複合型」生態系。
對此,與會委員要求能將劃設面積,全部改為離岸3海里。此外,委員要求加強與漁民的溝通,照顧弱勢。因此,本案仍須修改,將由周蓮香團隊依據調查現況評估是否可行,逕交農委會。
管立豪重申,劃設重要棲息環境並不會影響原來既有的行為,差別在於新增的開發行為需經過環評通過始可進行。
有白海豚的海岸 有笑聲的海洋
而5月8日風平浪靜的台中港內,簡毓群所搭乘的船繼續梭巡在苗栗到台中梧棲之間,在他這趟至少第30次追尋白海豚的過程中,仍看到十組以上之流刺網沉默地等待著網住什麼。
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根據周蓮香的報告也指出,流刺網是造成白海豚傷害的主因,然而近岸漁業並未禁止使用流刺網。
也就是說,白海豚活動在充滿死亡陷阱的環境中。
從苗栗到台中港之間的海域,是最適合觀賞白海豚的地點,這當中只有通霄發電廠,續往南有則遭遇台中港、彰濱工業區、六輕等關卡,威脅重重。過了外傘頂洲,白海豚就更難跨越水泥海岸。
此次拍攝的影片中,也拍到一艘載滿乘客的觀光漁船,這是梧棲漁會發展出來的「娛樂漁業」,而吸引民眾上船的,絕對不是沿岸的消波塊。看到旅客發出的驚呼,就知道真正的魅力來自白海豚。2009年簡毓群曾以環境教育解說課程提供當地的觀光業者白海豚生態解說課程,顯然正在此地開花結果。
簡毓群感嘆說,不管重要棲息環境怎樣劃設,漁業署不作為是沒有用的。
漁業署作為 失落的一角
「濁水溪口海埔地信託」已有7萬人加入認股,民眾同時也關注保育主管機關怎麼做。民間「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在海巡署安排下,即將於下周與伸港地區的漁民進行小型的座談會,了解漁民實際的心聲。
聯盟秘書甘宸宜表示,長久以來,漁民真實的聲音都被忽略了,透過漁會發言,並不能傳達個別漁民的聲音,因此聯盟將建立與漁民對話的管道。而保育白海豚也是為了永續海洋,如此才能永續漁業,和漁民的目標是一致的。
甘宸宜以《海岸法》為例,漁民抗拒似乎是出於誤解,他認為政府在政策推動上,應花時間與漁會、漁民溝通。
上個月28日結束的「漁業衝擊與東台灣海峽駝海豚保育工作坊」多位國際鯨豚保育學者表示,無論是季節性休漁或改變魚法都無法減緩白海豚生存威脅,除非設置保護區,以及發展永續漁法。
甘宸宜說,保護區的設置並不是將西部沿岸全部劃設,而只需針對白海豚重要棲息區域法令工具不足之處加強,例如法令已規定近岸3公里不得使用底拖網及漁法,只要厲行執法;而漁業署的態度及決心,也將成為台灣漁業資源是否能生生不息、白海豚族群得以增加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