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5月30日
摘錄自2011年5月29日世界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長江流域旱情日趨嚴重,令輿論再度聚焦三峽工程在防洪抗旱上的角色。經濟觀察報報導,國務院治理三峽後續問題的規畫內容,顯示當局未來九年內要投入高達1239億元,用於各項「善後」工作,幾乎等於再造一項三峽工程。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討論通過「三峽後續工作規畫」,首次全面指出三峽工程引起的負面問題,包括移民生活、地質災害、生態污染、下游缺水等。資料顯示,目前有近150萬人因工程而背井離鄉,未來還有400萬人陸續移民;而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達1萬餘處,所需資金龐大。目前,三峽庫區的各區縣都已擬定龐大的規畫預算,爭取往上報項目。而按淹沒面積算,重慶將獲逾八成資金。
報導稱,規畫中指出三峽工程蓄水後對長江中下游帶來不利影響,則被認為與此次旱災情況相符。但三峽工程主要設計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守仁說,抗旱功能是三峽水利樞紐新增的一個功能,「當初設計只有防洪、發電、航運和供水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