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怒︰政府永遠都是後知後覺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農民怒︰政府永遠都是後知後覺

2011年07月11日
摘錄自2011年7月11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高麗菜、大白菜年年耕鋤,木瓜、香蕉、柳丁每隔一陣子就出現產銷失衡;4月底調高公糧收購價時,外界就預測農民無法獲益,果然穀價過低,讓嘉義老農自殺。學者與農民批評,政府不是「後知後覺」,就是「不知不覺」;農民團體呼籲農民7月16、17日共同重返凱道,夜宿抗議,要馬政府重視農民的心聲。

台灣農村陣線、世新大學助理教授蔡培慧表示,香蕉價格下跌,總統馬英九會說出「怎麼不早說?」代表他根本不是真心地跟農民站在一起,到農村long stay只是競選策略。

蔡培慧指出,農民只是個體,怎麼可能知道其他農民的生產情況,也只有政府才能整體掌握產銷全貌,「產銷失衡,代表政府預警失靈」,但年年卻出現不同農產品生產過剩,可見得政府根本沒有把這件事當第一要務處理,讓問題惡性循環、農民受苦。

農運人士楊儒門指出,以公糧收購為例,政府四月底宣佈每公斤調高三元,當時外界就預測農民不可能獲益,因為老農年紀大,無力搬運與運輸,加上對老農而言,填寫公糧收購單據很困難,於是糧商代辦所有手續,調高公糧收購價等於進了糧商口袋。果然上月台南、嘉義出現濕穀收購價比去年還低,甚至引發農民自殺,政府在外界質疑時完全不處理,放著讓問題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