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向前衝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蔬菜向前衝

2012年01月02日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葉鎮中

極端氣候導致蔬菜供應短缺,菜價創下新高。為了應付老天爺陰晴不定的臉色,地瓜葉、馬齒莧、青葙,這些原本不受重視的本土蔬菜重出江湖,替氣候驟變的未來找尋出路...

637蔬菜向前衝

冬天,原本是蔬菜盛產的季節,但是連續半個月的豪雨,讓許多地區的菜園都泡湯,成了潛水蔬菜,高雄美濃著名的白玉蘿蔔,因為大雨根部腐爛,放晴後蘿蔔田幾乎全被紋白蝶幼蟲攻占。小番茄也因為酸雨,蒂頭腐爛,農民的心血落滿了一地。高雄的蘿蔔、屏東的紅豆、雲嘉地區的蔬菜,因為11月的豪雨,幾乎全軍覆沒,沒泡水的也因為高濕,病蟲害蔓延。

去年11、12月,台灣的日照時數創下有史以來的新低。氣候異常蔬菜難種,菜價也節節飆漲,去年12月,高麗菜每公斤高達31元,創下十年來同期菜價的新高。自助餐店老闆看著菜價居高不下,直嘆生意難做。

既然產區大缺菜,那麼市面上的蔬菜缺口,要從哪裡填補?我們來到全台灣最大的果菜集散中心─西螺果菜市場,一輛輛卡車、拖板車、機車忙碌地進進出出。這個全台灣蔬菜生產中心的市場,許多攤位賣的卻不是本地蔬菜。因為缺菜、菜價高漲,菜商從韓國、大陸等地進口高麗菜、大白菜、蘿蔔、馬鈴薯、洋蔥等蔬果,許多公家補助農民團體用來調節菜價的冷藏庫,也都被用來存放這些進口農產品。這些進口蔬菜流入市面是否有明確的產地標示,會不會有農藥殘留等問題,實在令人擔憂。

去年12月,主婦聯盟抽查市面上的火鍋蔬菜,結果發現在12件蔬菜中,有11件農藥殘留,其中兩件農藥超標,另外兩件驗出不得檢出的禁藥,有的蔬菜甚至驗出7到11種農藥。另外,在政府沒有規定的硝酸鹽部分,也有兩件蔬菜超過歐盟規定標準。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特別重視蔬菜中硝酸鹽殘留的問題,他們發現這陣子的壞天氣,不但讓菜量大減,蔬菜中硝酸鹽的殘留量,也跟著飆高。

有部分農民為了搶種蔬菜,加速蔬菜生長,在復耕之後的田埂上灑滿了氮肥。這種過度施肥的方式,導致蔬菜硝酸鹽含量過高,危害人體健康。長期跟主婦聯盟合作,在西螺從事有機耕作的廖俊凱,從去年9月開始跟農試所合作,種植能夠適應各種極端氣候的原生作物。

俗名豬母乳的野菜馬齒莧,其實口感不錯,維生素A是高麗菜的40倍,在法國餐廳被當作是搭配松露的高等食材,但長期以來被農民當作雜草。像馬齒莧這類台灣土生土長、耐濕耐旱耐鹽分,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的原生蔬菜,其實還真不少。這些先民們經常食用的蔬菜,因為沒有進入主流市場而漸漸失傳,在氣候變化越來越劇烈的今天,這些原生蔬菜又被當作抗逆境的寶貝,重新被重視。

根據農試所的分析,像角菜、黃秋葵、清葙、甘薯葉等原生蔬菜的營養成分,不管是在維生A、鈣、鐵等含量上,都遠遠高於一般食用的高麗菜。最重要的是,這些蔬菜很容易照顧。當其他的蔬菜因為雨水,病蟲害蔓延,原生菜不用噴灑農藥依然健康。但是單位面積產量低,再加上產量不穩定,是原生蔬菜推廣上面臨的問題。

廖俊凱種植的原生蔬菜,在248農學市集販售,沒想到消費者反映都很不錯,也吸引了標榜健康養生餐飲業者的目光。

近年來因為極端氣候頻繁,導致農業損失越來越巨大,以民國100年為例,1、2月的寒害、4月份乾旱、 8月份的南馬都颱風、11月份的豪雨,累計農損超過14億,其中農業救助2億5千萬,救助金額不到損失的兩成。

面對全球暖化、極端氣候,政府目前的因應措施,絕大部分仍停留在補助、救災的層次上,該如何及早因應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除了原生蔬菜之外,其實還有許多具體做法。

氣候災害造成的農業損失,靠發放救助金絕對是最下策。從根本解決農損問題,鼓勵農民種植適應環境的原生蔬菜,或許才是真正根留台灣的做法...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