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神話】龍的傳說與生物多樣性 | 環境資訊中心
龍年特刊

【龍神話】龍的傳說與生物多樣性

2012年01月23日
作者:王鎮中

今年是歲次壬辰、肖龍,生肖文化的起源,有許多種說法,較流行的說法是,黃帝要選十二種動物擔任宮廷侍衛此一民間故事講。在中國的十二生肖中,也只有「龍」這動物是虛幻的,但數千年來卻一直融入我們的生活。

轉載自網路千年來,龍的傳說太多了,但時至今日才發覺其中隱含了最新的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觀念,這點就要從相傳龍的外型說起,龍的外型其實就是很多種動物的綜合體,到底有多少種動物?以宋朝郭若虛指出畫龍要掌握「三停九似」的要領來看;「九似」指:角似鹿、頭似駝、眼似蝦、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三停」指:為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皆相停。也就是說龍的造型需綜合許多動物的局部形象特徵,並在脖、腰、尾三處加以強調,才能掌握其神韻。

一般人可能比較不熟悉的是「蜃」,根據古籍指出,「周禮•掌蜃」注---蜃,大蛤也。「國語‧晉語」注---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類也。

郭若虛所言,雖是繪畫指南但也明確的說出,龍的外型就是九種動物的綜合體,而這九種動物又存活在現實世界中,這不就是如「生物多樣性」所說,指所有不同種類的生命,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響令地球生態得到平衡。只不過「龍」是成為不同種類的生命生活在同一型體。

轉載自網路

也有研究古生物的學者認為,「龍」是經過後人大量加工而成的,其最早只是在指,超大型鱷魚「灣鱷」或體型最小的「揚子鱷」,灣鱷(學名:Crocodylus porosus),又名食人鱷、河口鱷、鹹水鱷、馬來鱷,為23種鱷魚品種中最大型的,亦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動物。唐代韓愈在潮州寫的祭鱷魚文所説的就是灣鱷。目前在中國已絕跡。

轉載自網路揚子鱷(學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俗稱豬婆龍,土龍,亦是世界上體型最細小的鱷魚品種之一。起源於中生代,已有2億年生存史的古老爬行動物,是恐龍的近親,有「活化石」之稱。中國大約圈養了10,000條的揚子鰐,但野生揚子鱷的數量不足200條。

這種說法,排除龍是一種傳說的動物綜合型體,而是指出龍就是鱷魚的說法。但前述的2種鱷魚,我們換成「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看,看到的卻是「絕跡」、「物種滅絕」的字眼,這相對於「維持生命物種的多樣性」的觀點,真是情何以堪。

龍年初始,也許美麗的傳說,我們可以賦予「生物多樣性」這一保育的新觀念,讓傳說得以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