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蟲下蛋了!?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毛毛蟲下蛋了!?

2012年02月26日
作者:古木

內人擔任高雄縣某國小中年級的老師。去年無意間在班級的小盆栽上埋下一棵樟樹的種子,無心插柳的結果卻造就了一棵枝葉茂盛很健康的小樹。為了讓小樟樹有更好的發展,打算移植到更大的盆栽。移植的過程當中意外地發現在葉片上總共有7隻大小不一的毛毛蟲。興奮跟好奇心的驅使下同時配合自然課程的教學活動,便將毛毛蟲放入飼養箱飼養並觀察記錄。在與「走入昆蟲世界」下集(張永仁,1995)及嘎嘎昆蟲網(http://gaga.jes.mlc.edu.tw/)的資料比對下,毛毛蟲應該是青帶鳳蝶(Graphium sarpedon connectens)的幼蟲。不過,在我女兒的眼裡可不這麼叫的,牠們叫做「 小北比」,還分別取了不同的名字。總之,這群小北比可愛的模樣,很快地就成為她們班上的偶像明星。有人苦苦要求女兒分一隻給她照顧。然而,女兒很嚴肅地回答說:「我正在認真地觀察每隻小寶貝的生長過程並做筆記,所以每一隻都很重要,不能分給別人養。」

其中一位同學似乎非得養一隻毛毛蟲不可。當天放了學立刻找她媽媽到附近觀音山所栽種的樟樹裡,一棵一棵的找尋「小北比」(刻意去抓毛毛蟲的行為是不值得鼓勵,但這樣的精神若是運用在科學研究卻也令人佩服)。當然,辛苦一定會有代價的。隔天帶著她找到的毛毛蟲拿給內人看並說:「老師妳看,我找到一隻毛毛蟲耶!而且,毛毛蟲還下了蛋喔!」嗯,這可特別了,毛毛蟲怎麼會下蛋呢?仔細看一下她所帶來的應是青帶鳳蝶的幼蟲,大約3~3.5cm的長度,腹部中間到尾端的部分長滿了白色像一團棉花的東西。

圖一:像不像抱卵中的毛毛蟲?這團白色棉花是由一個個橢圓形蛋狀緊密連接而構成的。有點像抱卵中的母蝦,只不過毛毛蟲的卵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毛毛蟲不吃也不爬,但是頭部偶爾還會動一下,表示牠還活著。身體呈現暗綠的色澤,身體表面有許多的小黑點(如圖一)。

這情形還是第一次見到。內人覺得是被寄生了,應該是寄生蜂。而按照自己對「蜂」傳統的概念,想說都是蜂啊,應該跟一般的蜜蜂差不多,有些大一點或小一點吧。可是,以那一顆一顆白色橢圓型蛋的大小(大約3~5mm)來推論,那絕對是非常小的「生物」,怎麼可能是蜂呢?所以我認為應該是被黴菌感染了,白白的就是菌絲。就像是冬蟲夏草那樣。為了證實這「毛毛蟲蛋」是何方神聖,就決定留下來看結果。

圖二:陸陸續續羽化出來的繭蜂。

很快地,並沒有等太久就知道答案了。隔天晚餐後大約7點半,看一下毛毛蟲的蛋。奇怪了,裝著蟲的圓形小塑膠盒裡怎會有小飛蠅!怎麼不小心讓果蠅飛了進去。再仔細一看,不對!不是果蠅,比牠還大一些些。同一時間看到白色的蛋上有黑色小點,這些黑色小點正在努力要鑽出蛋蛋。大約二、三十隻的寄生蜂就這樣陸陸續續的孵化出來,並且不停地在盒子內爬上爬下,似乎想找到離開塑膠盒的方法。真相大白了,毛毛蟲的蛋就是寄生蜂的繭。最令自己訝異的是……好小的寄生蜂啊!(如圖二)

如果成蟲都已經是這麼的小,那牠在寄主所下的卵不就在肉眼範圍之外!這樣的事實已經完全顛覆我既有的生態知識。連自認生態知識還不錯的我都有如此震驚的發現,那一般人對周遭的環境生態到底認識了多少呢?

屬於脈翅目(Hymenoptera)的寄生蜂類統稱為寄生蜂(Parasitoid),一般依照其寄生的方式可分為卵蜂、瘦蜂、姬蜂、繭蜂、小蜂跟土蜂等。會寄生在蝴蝶或蛾類幼蟲以小蜂和繭蜂(也有人寫小繭蜂,科名是Braconidae) 為主。根據農業試驗所應用動物系的錢景秦和古琇芷所撰寫的五種非洲菊斑潛蠅寄生蜂(膜翅目: 釉小蜂科、小繭蜂科)對寄主齡期之偏好性的研究報告(2001,台灣昆蟲21期)中指出:小蜂將卵產在寄主(毛毛蟲)之後,寄主就會死去,小蜂的幼體則靠毛毛蟲的屍體提供養分而成長,這叫做非共育寄生性(idiobiont);但是繭蜂的幼體則會跟著寄主一起成長。毛毛蟲還是會吃會長大,而繭蜂的幼體就吃毛毛蟲體內的營養,這樣的生活方式叫做共育寄生性(koinobiont)。直到幼蟲成熟後,會從寄主身上鑽出來,並在毛蟲身體附近吐絲結繭,所以叫做繭蜂。

圖三:繭蜂科物種羽化後的繭,洞口是很完整的圓形切口。

另外嘎嘎昆蟲網中提到,姬蜂跟繭蜂都會結繭,兩者可以從羽化後的繭來判斷那一科的物種。姬蜂羽化後鑽出的繭洞口呈現不規則形狀,而繭蜂則是很整齊的圓形切口(如圖三)。所以根據以上的說法及所觀察到的現象,能確定在家羽化的寄生蜂應該是屬於繭蜂科(Braconidae)。不過問題來了,牠們算哪一屬的呢?正確的種名呢?這就進到非常專業的領域了。因為在台灣,光是小繭蜂就有400多種!曾嘗試上農業試驗所昆蟲標本館去做比對,不過比了幾隻就放棄了,因為太難了!這種事還是交給專家吧。

當天晚上三個人有三種不同的心情。本人是受到長期生態觀念被寄生蜂瓦解所震懾了;內人則感到無比的驕傲,因為她贏了;而女兒則是相當緊張地說:「我的小北比有危險了,千萬別讓牠們飛出來!」,然後匆匆忙忙跑到房間將她的小北比藏好。後來,為了這群剛羽化的小繭蜂開了一次家庭會議。當下有提出是不是要把牠們消滅掉,因為可以預見的是這群蜂將來都會是美麗蝴蝶的致命天敵。

最後結論是—隔天早上帶回到原來的地方野放這群小繭蜂。生物界有它循環的道理。或許,寄生蜂是美麗蝴蝶的天敵,然而,沒有天敵的毛毛蟲會不會也是植物的浩劫呢?大自然有它自我平衡的力量,人類不過是其中的一份子,不應該決定其他生物的價值。一個生命的結束卻換來另一個生命的開始,乍看之下或許有些殘酷,可是,自然的美麗不也在這生與死的交替中展露無遺嗎!?我們也許無法評斷生命的價值,不過我們倒可以追求真理的價值。在你我身處的環境當中,還有多少知識還沒被發掘的?自然的知識就像那無數的寶藏,若是你願意,隨時可以化身為探險家,去發現那大自然留給你的寶藏。想到這,你是不是也同我一樣,期待著隨時出發去探險而心動不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