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台灣黑熊-卑南東稜調查記行(二)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

尋找台灣黑熊-卑南東稜調查記行(二)

2012年03月28日
作者:劉曼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專案執行)、黃美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還好沿途總會不時冒出賞心悅目的風景,或是有趣的發現,比如一朵未曾見過的花,或一隻顏色璀璨的蟲子,一解鬱悶。在切上到海拔3200公尺的中央山脈主稜後,動物痕跡則以水鹿為優勢,有時甚至會數排遺數到忘記!儘管如此,我們卻仍未目擊到水鹿。台灣較大型哺乳動物由於森林性的隱蔽活動習性,再加上以往人類狩獵活動的影響,通常對人類反應警覺,所以不容易見到廬山真面目。

巧遇成大會師,此行唯一人類

第三天準備從卑南主山邁向東側支稜,但東稜卻在大霧當中隱沒,我們在試著抓方向接回主稜的過程中卻驚聞人聲,原來是成大登山社20餘人在此區下馬谷會師。

他們疑惑我們『怎麼會想走這樣的路線進行調查?』看來肯定是條很刁鑽的路線。既然是尋熊而來,不入虎山,焉得虎子?!然而也因為地處偏遠、人跡罕至之故,這崇山峻嶺之中遂成了許多稀有的或對人類活動敏感的野生動物的最後庇護所。但這天然的地理藩籬卻也對想瞭解這些動物的研究者和民眾造成難以克服的阻礙。

據說他們在相源溪看到30幾隻水鹿,還在延平林道發現熊窩,這消息讓我們的士氣為之大振,希望我們之後也能有些不錯的發現。喝完成大與我們分享的可樂並拜別後,我們繼續踏上路途。之後路標更少了,有一段沒一段的,因此得一邊注意動物痕跡,同時也要找路,多虧Biun身負開路的重責大任,讓其他隊員可以放心地做調查。

終於發現「熊」跡,但意外隨之來…

圖三:熊爪痕(劉曼儀攝)行程到了第四天了,卻仍毫無熊跡。3000公尺的矮箭竹山稜上,多是看不盡的水鹿糞便,偶爾穿插長鬃山羊的較小顆粒便便,但黑熊的業績仍是掛『零』。
才剛翻過呂禮山中峰,望著呂禮南北向的山系赤辣辣地橫阻於山徑之前,又是一面等待翻越的牆。我們所追尋的路標與五萬地圖上的路徑略有不同,憑著導航直覺下到溪溝再翻上稜線,就在下切至溪溝時,卻於路旁的一棵狹葉櫟樹幹上意外地發現了第一枚「熊爪」。就當大夥兒興奮的幾近腦充血之餘,伙伴阿輝為了拿相機,卻不慎失足踏空,整個人頭下腳上地掉落六、七公尺深的山谷,前額直直撞上大石頭。

「慘了!」我們衝下到他跟前時,他已是血流滿面,鮮紅血水不斷從左前額眉毛處湧出,一行人隨即立刻以手加壓傷口止血。他的眼睛劇痛地無法張開,而服用止痛藥也沒有減輕他的頭痛。除了持續冷敷傷口之外,我們就地掏出睡袋安置他之後,隨即商議並決定立刻在這乾溝上緊急紮營,那怕此時只有上午9點。

所幸往下游50m即有活水源(感謝前人在樹上留的資訊)。領隊立刻以衛星電話與特搜隊長聯絡,決議以最保守的方式處理。於是在一人安頓及觀察阿揮之餘,其他人便捲起袖子,打算在附近稍較平緩處砍出一片停機坪,看看是否有機會全隊人員一起撤退。

命運a雙岔路,或許暗示我們該往南走

在意外之前,我們常就著地圖開玩笑,走到呂禮北峰若往南就可以快點從延平林道出去,而往北則是繼續我們原本預定的「甘苦」路程。因此,呂禮北峰就像「命運a雙岔路」。也許當初是玩笑話,沒想到我們真的得面臨這樣的問題,「繼續(往北)」或是「(往南)撤出」。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