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台灣黑熊-卑南東稜調查記行(三)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黑熊‧猛獸的迷思

尋找台灣黑熊-卑南東稜調查記行(三)

2012年03月29日
作者:劉曼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專案執行)、黃美秀(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躺了一上午的阿輝到了下午雖然意識依仍清楚,但卻仍頭昏眼花,額頭的瘀青似乎也漸壓迫到眼球,幾乎無法睜開左眼,對焦也有困難。若如此繼續行走,恐會增加風險,況且少說也要四天以上才能下山。砍草工三人奮力砍了一整天,終於砍出一個較大的空地,但離飛機可降落的15m×15m還有一段距離。最後我們不得不放棄全隊搭機撤退的肖想。整個下午氣氛凝重,領隊不斷以衛星電話與外界聯繫,但當天外圍雲層厚,原本預定下午四點飛進來的直昇機,卻只能等到隔日清晨再看看。

是夜,照顧阿輝吃了點東西後,我們其他人圍在營火旁邊討論未來去向。星空可見,明日直昇機進來的機會應該很大,我們也決定選擇從最近的延平林道撤出(約需時四天),同時持續我們的調查。

揮掃陰霾,繼續前程

圖四:早晨六點不到,直升機已接走受傷同學(劉曼儀攝)隔日(Day 5)早上五點準時與國搜中心通過電話,報告當地天氣及確認座標位置後,狼煙升起,五點半不到,直昇機的引擎聲便陣陣傳來,驚動幽靜的山谷。

看著直昇機飛走的那剎那有一種抽離的情緒,面對被八級強風吹散的凌亂營地,一一收拾家當行囊,繼續我們未完的調查之路。其實在這條重創我們的溪溝,我們還發現附近的多棵狹葉櫟樹上都有熊的爪痕、折枝,這是入冬前黑熊於中海拔地區經常取食的堅果之一,如同糖炒栗子一般,富含脂質和蛋白質。也發現一具被啃過的水鹿屍骸。這裡就像一個分水嶺,我們在此與夥伴道別,跟衰尾的情緒說再見,似乎自此就一路上驚奇不斷。

圖五:回望來時路,可見卑南東稜綿延的草坡(劉曼儀攝)翻上呂禮山系後,稜線上的山徑明晰,猶如康莊大道。回望來時的卑南主山,很難想像過去我們這幾天竟是如此走來。以前純爬山一天翻越的幾公里好像不是難事,但進行調查時,在這種急遽起伏、路線又不明的環境下,每天爬上陡下有4-6公里的進展似乎就已經不錯了。

下到呂禮北峰前鞍時,我們在谷地草地上發現第一坨疑似黑熊的糞便,以及被熊啃過的水鹿骨頭。這坨黑褐色糞便十分乾燥,分解後像是茶葉渣一般,夾雜著少量昆蟲碎片與草莖。之後我們又發現1坨外觀類似的糞便,顏色更黑,還夾雜著許多螞蟻。台灣黑熊雖是本島上最大的食肉類動物,但卻是以植物為主的雜食性動物,與一般人的想像差距甚遠,而高海拔地區的台灣黑熊習性闕如,與我們長年於玉山國家公園中海拔山區的研究發現有何差別,倒是我們很感興趣的。

圖六:黑熊排遺(劉曼儀攝)圖七:黑熊挖洞食痕(劉曼儀攝)

到呂禮北峰前,皆是短箭竹草坡(海拔約2800-2900m),極佳的視野加上天氣晴朗,讓我們盡情地左擁右抱四周的山林景緻。此處在大崙溪與鹿野溪兩大河系滋潤下,山谷的鬱鬱山林十分美麗,展望良好甚至可以看見南端的大武山系以及陷落的鬼湖山區。這樣的視覺上及心靈上的享受,往往也是野外調查本身最大的回饋之一,也顧不得肩上的重裝好像未曾減輕過,一隻熊也沒遇著。

呂禮北後,走自己的路

過了呂禮北之後,不再見到路標,如入無人之地的探勘感覺漸強,我們於是開始依地圖及GPS更謹慎地抓方向切。

這段路除了發現不少山豬拱痕、窩,同時也陸續發現3坨黑熊排遺,裡面都是水鹿的毛髮和碎骨片。新發現大大地振奮了大夥們的士氣。路下到相源溪的支流後,這段上坡至白松山的路上得要背水,背水陡上600公尺小腿十分吃緊,但這段稜線開始進入原始的杉林,巨大古木參天,動物痕跡豐富。沒有路徑,天色漸暗,遂直接腰繞過白松山,接往其南側鞍部。這一天很辛苦,陡下又陡上,但卻在天黑前一刻,於叢叢箭竹林中撞上一小塊空地,剛好可紮地。再次感謝山林!

※本文與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