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議題應以珊瑚礁保育為先鋒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南海議題應以珊瑚礁保育為先鋒

2012年07月17日
作者:陳昭倫(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際珊瑚礁學會理事)

陳昭倫(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國際珊瑚礁學會理事)甫從澳洲凱恩斯參加第12屆國際珊瑚礁大會與國際珊瑚礁學理事會回到台灣,得知近來南海議題又成為焦點的討論問題,除了在國防上的調整之外,有一消息特別引起筆者的注意,就是南沙太平島上飛機跑道的延伸計畫。

據報載國防部預計要將現有中央跑道向沙灘和海中約500公尺。筆者認為除非真正必要,不然這樣的工程施作一定要作好詳實的環境評估以及最高標準的工法,以避免傷害到太平島周圍的珊瑚礁生態與海龜上岸產卵的沙灘。

南中國海的南沙與西沙群島和中沙暗礁是由許多珊瑚礁礁台與少數的珊瑚島組成,近來由於中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因為爭奪水下的石油資源,宣示主權而紛擾不斷。國際政治上南海議題非常的複雜,環南中海的國家與美國等大國合眾連橫,明爭暗鬥,很難在短期之內會有塵埃落定的時間。但是,在海洋生態上確是非常單純是由珊瑚礁生態所組成的重要生態系。

這次在第12屆的國際珊瑚礁大會上,就有超過2800位的與會科學家與保育人士簽署了一份珊瑚礁與氣候變遷的共同宣言。要求全球各國政府與政治人物,包括了環南中國海的國家,能夠正視目前珊瑚礁生態面臨的巨大危機。

筆者過去十多年來參加國際上多項與珊瑚礁研究的合作計畫,其中包括了與菲、越、馬、印、泰等國的科學家的研究,不斷的倡議台灣應以珊瑚礁研究與保育的軟實力,其中包括在南沙太平島設立珊瑚礁海洋研究站、長期生態研究與全球環境變遷等等的主題,以其增值台灣在南海議題上的角色扮演。相對的,中國的珊瑚礁研究處於弱勢且其經濟能力無法大量開展南海的研究。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中國的經濟崛起,對南海珊瑚礁研究投入大量的財力與物力進行各島礁間的各項研究,在這次的國際珊瑚礁大會上派出多人的代表團,進行多項的研究成果發表,包括西沙永興島的海洋研究站的建立、南沙珊瑚礁的生態與海域生產研究等,早已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了。而台灣的學者與學生因為經費的缺乏無法與會,而我們在學術研究上領先的優勢已嚴重的流失。

筆者再一次的強調,珊瑚礁生態的研究與保育確實是可以作為台灣在南海議題上的先鋒。要不要作就端看政府的決心了。

作者

陳昭倫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專長海洋生態及演化、珊瑚礁生物雜交與種化、系統發育分析、無脊椎動物保育遺傳領域。期待有那麼一天東沙環礁能夠成為台灣大堡礁,工作站人員不再為枉死的綠蠵龜愁眉苦臉,而是對著滿堂聽眾講述著保育成功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