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甜農場位於花蓮東華有機專區的中心地帶,約1公頃的土地由黃建全獨立管理,2009年申請有機驗證,目前為有機轉型期第三年,主要經營作物有水果玉米與小番茄,以及少量的火龍果、綠竹筍及四季豆。
同儕共勉 從農不孤單
玉米甜有機農場負責人黃建全出生於農家,耳濡目染下讓他自小就對農業有基本的認識。入伍服役時,首次離鄉赴外地生活,由於不適應都會裡忙碌的步調與生活環境,在服完三年半的志願役後,決定回花蓮就業。返鄉後隨即投入餐飲業服務,當主管準備將他升任店長時,頓時意識到連鎖餐飲業的工作並非他的理想,性格上不喜歡受牽制的黃建全,為能掌控自己的事業與生活,深思熟慮後毅然放棄升遷的機會,嘗試開創屬於自己的新事業。
有感於環境、氣候急遽的變化,以及糧食自給率不足等問題,黃建全開始思索承接自家農耕工作的可能性,不僅能培養謀生的能力,長遠來看還可以增加糧食生產、造福大眾,因此農業成為他創業的首選。確立志向後,便積極地參與農業相關的培訓課程,學習農業方面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一步步踏上從農之路。
2008年,黃健全參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舉辦的農業漂鳥營,有機農業的理念即是在此時深植他的心中。課程結束後,透過花蓮農改場的引薦到明淳有機農場實習,在陳文富的引領下,他深刻體會有機農業的內涵,同時確立往後要朝「安全生產、維護生態環境、照顧健康生活」三者兼具的有機農業邁進。
農業是個受環境、氣候因素影響極大的行業,三年來實際從事耕作後,黃建全體認有機農業不能墨守成規,必須積極尋求資源與學習應變的能力,從中調整作法,力求進步與突破。他也偶而會與漂鳥營的同儕討論、切磋技術,能結識這些理念相同的夥伴,是他從農後意料之外的收穫。加上花蓮區農改場適時的提供作物栽培情報等建議,讓他在創業的過程中更具信心與倍感支持。
友善生態 肩負使命感
過去的觀念認為,田間的雜草不但無用處,還會與作物競爭土壤中的養分,所以一些農民會施用除草劑,避免土壤中的營養被瓜分。來到玉米甜農場,田裡雜草一片綠意盎然,黃建為卻絲毫不擔憂,對於雜草管理,他有自己的想法,參酌其他有機農場的作法後,他認為若能適當運用雜草,反而有利田間管理。例如運用草生栽培阻隔太陽直曬地表,有利地表保濕,讓植株吸收土壤裡的水分。
以食物鏈關係來說,雜草雖然引來一些蟲,但同樣也會招引害蟲的天敵來覓食、棲息,使田間生態漸趨平衡,讓有機農場與大自然相互合作、和平共存。在作物收成後,雜草還可以於整地時一同被拌打混入土壤中,待腐熟過後變成土壤中的肥料,原被認為無用的雜草因此可以善盡其用,這些都是黃建全積極汲取新知,嘗試突破的作法。
另外,對於通路的經營,黃建全也自有堅持。他認為,通路端惡意壓低收購價格,農民便無法獲得合理的回報,更遑論原本耕作成本就高的有機小農。因此他會主動尋求理念契合的通路,共同合作、倡導將利潤回饋給實際從事生產的農民。
他也架設了部落格,方便支持其理念的消費者直接訂購。因其農產品品質一向優良,使得這些網路團購客,漸漸都變成玉米甜農場的忠實顧客,這讓黃建全覺得自己更具使命,不但要照顧土地健康,同時也照顧消費者的健康。
有機農業的創業之路挑戰多,逐項克服後,這些經驗都已轉化成為黃建全應變的本事。從事有機農業除了讓他學會耕種,也教導他尊重土地與愛護環境,經歷三年的學習與磨練,從「菜鳥農夫」晉級為後進口中的「學長」,並成為新生所學習與尋求討論的對象。
問他堅持有機的力量何來?「重要的是求得心安」,黃建全說。尤其在工作時,時常會驚喜地發現野生動物在田間散步,對於自己的工作能對環境生態有正向影響,除了高興外,著實也讓他多了些踏實感。
※註:文中所引內容,轉載自《鄉間小路》2012 vol.38 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