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爾南部,肥沃中央區的農民相信,由於氣候變遷導致5月到7月初的乾旱摧毀了他們的玉米田。60歲的農夫Padmakanta Poudel表示,「去年我的農場玉米收成超過2000公斤,今年看來我能收穫的不到100 公斤 。」
Poudel住在此區遙遠的Jutpani 村,他解釋,他的家人向銀行貸款超過500美元投資在他的玉米田。這些投資包括租用耕耘機、購買種子及化肥等資材。對一個貧窮的尼泊爾農夫而言,500美元的貸款僅在收成後才有能力償還,「我們失去了所有財產,而且還必須償還我們的欠款。我只能禱告我的稻米作物不會也遭到摧毀的命運。」
58歲的女農夫Padma Puri情況更糟,他說「我只是佃農,可是在這場災難後我仍必須償還一切。」她今年玉米收成甚至不到20公斤卻債台高築。奇旺地區的農夫說,他們現在瞭解這就是他們之前從電視或收音機聽聞的「氣候變遷」。
來自Shaktikhor村的Ram Chandra Chepang也說,「我聽過氣候變遷,可是我卻沒有意識到我們會受到這麼深遠的影響。」
相較於去年300公斤的產量,Chepang今年收成不到50公斤的玉米,只夠他買接下來六個月的糧食。現在他拼命找日薪的勞動工作來償還向當地債主借來投入農地的債務。
公部門的專家表示,在尼泊爾的歷史上旱災是會發生的,但不像今年突然變得如此劇烈。目前他們仍未做出強度的科學測量值。
在尼泊爾氣候變遷的證據可以從每年氣溫的上升攝氏0.1度、冰河及雪線的退縮、不穩定的季節雨見出端倪。
當科學家還在試圖連結這些變遷的影響因子如溫室氣體的排放或過度砍伐森林,尼泊爾的農民必須獨力面對水供給減少、洪水及山崩。
奇旺是玉米的主要產出地,根據政府農業服務局評估,今年因為晚到的季風損失了玉米產量的70%。該機構官員Ganesh Shrestha指出,「玉米農們已經被打倒,而且他們認為這是氣候變遷的直接影響。」
由農業部門、聯合國糧農組織及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於2012年7月提出「作物現況報告」,報告中提出警告,由於季風延遲、季風前降雨不足等因素相結合,將導致玉米及夏季蔬菜的歉收。
根據這份聯合報告,在丘陵及山岳帶這些最依賴雨水澆灌的農業系統將會受創最重。雖然季風在7月底出現了,但對玉米田來說已經來不及了。
國際山區整合發展中心(ICIMOD)正研究在整個印度恒河平原上,氣候變化對糧食安全的影響;範圍包括了印度北方邦、東北部畢哈爾邦、尼泊爾的提萊及孟加拉盆地等人口稠密區。中心適應性生態分析師Navaraj Pradhan表示,「當我們參訪了豐饒的南部平原後,發現局勢令人擔憂。」
ICIMOD專家表示,該區可以一年有兩次旱災卻不造成太多災害,但一個強烈的旱災、即便是在灌溉區,則會摧毀玉米田。
隨著不可預測的天氣模式在該國的增長,現在擬定適應計畫是必須的。
尼泊爾農業研究中心技術官員Jit Narayan Sah認為,「截至目前為止,多數的農夫都是自發性調適,但強烈的旱災發生率增加時,這樣是無法持續的。」Sah解釋尼泊爾的自發性調適諸如從鄰近河流飲水、使用堆肥、使用綠色肥料或原住民的方式來控制蟲害等,都只是短期的解決方案。
專家們相信規劃性調適須包括與農民密切合作、行動導向的全面性研究,包含農業系統農業政策的改革與整合。
雖然農民對氣候變遷效應影響的意識越來越強,他們的作物策略卻很弱。
一位隸屬國際非政府組織不願具名的農業專家表示:「並沒有任何專家來引導農民如何因應、也沒有任何政策可以指點他們。」這位專家表示,建立農民對「極端事件」的意識是有必要的,僅告訴他們原因是不夠的,除了增加基礎設施外,他們必須知道他們有什麼選項。
現在農民只能依賴粗略的管井(tube wells)勉強過日子。Sah說:「他們正努力自力救濟。當天然水資源枯竭,農民甚至互相幫忙建立大型的儲水槽。」
鑑於尼泊爾自2006年結束近十年的武裝內戰後,現階段仍苦於和平進程的推展,該國適應氣候變遷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Sah表示「氣候變遷適應目前並非首要之務。」
※ 參考資料:IPS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