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一跳機 封環裝偏 人為肇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核一跳機 封環裝偏 人為肇禍

2012年10月10日
摘錄自2012年10月9日自由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核一廠一號機7日下午發生8年來首次跳機事件,引爆了台電先在白天以機件「老化」為由解釋跳機,到了晚間卻遭原能會更正為「人為疏失」的嚴重偏差。

台電8日上午由核一廠模擬中心主任李金茂對外解釋指出,一號機原本四條管路,其中一條管路的O型封環(O Ring)「老化」而鬆脫漏油,造成壓力不足,操作器閥門自動關閉,隨後因反應爐壓力升高,機組自動安全停機,初步排除「人為疏失」,並已更換零件,且發生漏油地點在汽機廠房,非反應爐廠房,無輻射外洩。經濟部長施顏祥8日在立法院答詢時亦強調,跳機是一種安全性的緊急停機防護機制,國際皆然。

不料到了晚間,原能會審查台電公司所提的檢討報告後,卻指出O型封環是去年底大修時,回裝未能安裝於正確位置而致受損。原能會指出,2011年底一號機第25次大修拆解回裝主汽機關斷閥驅動高壓油壓管路接頭時,其O型封環未能安裝於正確位置,導致受損。但因事件原因已查明,故障元件已檢修完畢,原能會因而同意8日晚該機組再啟動。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說,O型封環類似汽車引擎跟排氣管銜接之處的墊片,是很簡單的零件,連這種簡單的零件都裝不好,不知道還能裝什麼東西?台電的技術能力這麼堪慮,事發後又遮掩真相的心態,更讓人不可置信。該會秘書長崔愫欣也說,老舊核電廠問題多,原即應該增加歲修的頻率,但台電不僅無法增加歲修頻率,還把以前12個月歲修一次的週期拉長到18個月才歲修一次。頻率越拉越大,國人所面臨的核電意外風險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