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大探索〉探討氣候變遷與能源課題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能源大探索〉探討氣候變遷與能源課題

2012年11月25日
作者:柳中明(低碳環境學會理事長)

《能源大探索》一書以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核災與同期北非茉莉花革命為引,探討石油市場、石油供應、電力、氣候變遷與新能源等課題,最後結語在未來想像之中。

1990年代俄羅斯崩解後,經濟敗壞,乃至重建石油工業。國際性石油公司合縱連橫,許多秘辛,主要當然是要控制區域性與全球性的石油供應。其中,複雜的政治、軍事與商業機密,令人迷惑。若不是石油為全球經濟之母,豈容世界強權與奸商如此操控玩弄,甚至不顧一般民眾生命,以武力與鮮血達到割據壟斷之實。當然,也有國家是打著「能源供應安全」的口號,實行強取豪奪的手段。

石油金融化,反映供需與風險操作,更受到九911恐怖攻擊、委內瑞拉大罷工、奈及利亞暴力事件、卡翠納風災、伊拉克戰爭、墨西哥灣油田事故等,影響全球油價穩定的事件不斷發生,油價不再低價,漲勢牽動全球經濟穩定。第三世界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崛起,觸發大規模的石油需求。百元一桶原油的價格,在2008、2011、2012年分別出現,若再出現第四次,大概就很難回到百元以下。幸好,金融海嘯後經濟衰退,直到今日的歐債風雲,百元油價似乎不是很容易站穩。

1956年地球科學家赫伯特提出赫伯特巔峰概念 (Hubbert peak theory),準確預測美國石油產量可能在1965到1970年間達到巔峰,但其低估了能夠被發現和生產的石油總量。關鍵因素就是科技進步和價格,前者使得許多新油田被發現,後者則左右需求影響供應。但其觀點,卻一直受人重視與擔憂。

現今全球石油的蘊藏量到底是多少?2009年底時為1.5兆桶,2010年底增為1.6兆桶,2011年底增到1.65兆桶(依據英國石油公司報告),出現蘊藏量緩緩增加現象,且每年增加的量,還大於開採的量。其當然不是因為地球內部原油不斷生成,而是科技進步能夠發現更多更難開採的油田。但是,只要不再增加蘊藏量,估計54.2年後石油就會被全部開採,除非因為價格不斷飆高,使得人們購買不起,以及非石油能源價格下降,而引發需求衰退。

為增加原油供應,液態凝結油、天然氣液體、沿岸油田開挖、加拿大油砂、頁岩油(也稱緻密油)等,均成為值得開發的油源。期以增加供應源,同時創造財富。此外,天然氣預估仍有63.6年可以開採消耗,僅略比原油多,亦屬情勢緊張。

進入20世紀,電力需求蓬勃成長,發電、供電與配電市場的穩定,愈發受到重視。核能發電顯著降低電價,刺激消費,但是美國三哩島事故、蘇聯車諾比爾核災,先後發生,影響核能商機。同時,電力市場自由化,壓低電價、減少電力投資與複雜的交易策略,美國加州竟然在進入21世紀後出現缺電危機。甚至部份電力公司,發電愈多,虧損愈多。許多專家都認為是解除管制的失敗,其也成為台灣能源單位排斥電力自由化的重要因素。

20世紀末,氣候暖化問題受到全球重視。再生能源供應電力成為新興前景產業,主要期望抑制化石燃料排放的碳進入大氣。太陽能、風能、生質能、地熱等,均受到各國重視。京都議定書所支持的經濟誘因策略,如聯合減量、排放交易、清潔發展機制,雖然不受環保團體歡迎,但確實推動相關減碳產業發展。然而,若無政府補助,再生能源的推動,實是困難重重。

本書提出許多歷史秘辛,無論是加州電力影響州長選舉,或是氣候議題如何由科學形成政治問題。同時,也介紹了各國在新能源、電池產業等各方面的努力。設若期望知道許多歷史細節發展者,確實可以由本書獲取許多珍貴資訊。

觀察長期能源發展,能源與人口及經濟成長緊密結合,未來或許可以期望燃料電池車等新能源與新科技的發明,但是未來需要的仍是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特別是如台灣,幾乎百分百的能源取自國外。許多專家強調能源安全,但若是不能降低倚賴,奢談安全?

本書對於電價議題,討論得比較含蓄。但明顯認同油價高、電價高,會影響需求,降低消費,並影響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等科技管理的發展。

電價是否應該提高,以反應實際成本,並且抑制消費。這個議題在台灣是相當困難獲得共識,特別是易於受到政治人物的操弄,以及工商企業的圍剿。關鍵問題是我們對於未來,能夠看到多遠?若我們希望十年後的台灣,人人收入提高一倍,並能負擔起一倍的電價,同時依此提出十年電價提高計畫,讓全民特別是企業有長期準備調整,則電價提高將是正面帶動助力。但若是政府僅能逐月、逐年探討現實成本與定價的關聯,而非是價格引起的後續長期效益,十年後電價仍會提高一倍,但我們的收入成長可能遠遠低於一倍。至於那些幻想未來電價會降低者,則千萬別再幻想了,不實際的想法是會阻礙發展的。

影片/《能源大探索》作者丹尼爾.尤金介紹書籍內容。 (時報出版社趨勢講堂製作中譯,上傳至Youtube)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