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髒的日子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最髒的日子

2013年01月17日
作者:徐楠、張春

當大半個中國迎來有史以來最「髒」的日子,中國已不存在環境安全的孤島。北京空氣治理即便領先於其他城市,也無法從籠罩大半個國家的霧霾中隔離出來。

霧霾中的鳥巢體育館。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

北京蓋上了「蓋子」

一個形容空氣品質跌破紀錄的詞,成為新的漢語流行語——「爆表」。它指PM2.5濃度嚴重超出標準記錄,超出檢測設備的日常顯示限度。

嚴重的霧霾席捲了中國中東部地區。中國74個城市從1月1日起公佈PM2.5資料,在過去的十幾天內,有33個城市指標超過300微克/立方米,其中京津冀最為嚴重。從北方的石家莊、北京,到南方的南京,以及中部的武漢,大半個中國浸泡在濃霧中。

北京氣象臺發出了北京氣象史上首個塵霾橙色預警,城區多數地方的PM2.5濃度一度超過700微克/立方米。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周嶸解析了霧霾成因:「首先是由於冬季北方採暖煤炭增加帶來整體污染排放增加;週四至週六區域冷空氣減弱形成逆溫層(不利於污染物擴散的大氣層),京津冀的本地污染不斷向近地面持續累積;同時週五從西北方向的山西、內蒙等煤工業區還有部分遠距離輸送,週六晚南部河北的重工業區和煤電廠污染也緩慢傳輸至北京。」

這一判斷,與14日上午北京市環保局在新聞通氣會上發佈的結論一致:「10日到13日,北京地區擴散條件極端不利。在地面閉合低壓控制下,地面風速減小,濕度加大,致使逆溫層形成,導致污染的持續累積。」

這幾乎就像是在北京的上空蓋上一個「蓋子」。

然而,無論其間有多少具體的氣象因素,如此嚴重、大規模的惡劣空氣品質,足以累積至此的空氣污染物,已經使2013年1月中旬成為一個新的節點,對中國的整體環境品質再次發出警示信號。

委屈而孤獨的北京?

事實上,北京在燃煤替代方面的實際舉措,已經顯著領先於中國其他城市。

2008年奧運會是有效的推動力量。2001年申奧之時,中國政府曾承諾保障北京奧運會期間空氣品質優良。

持續至今的機動車限行措施,當時就讓人們在較短時間內看到了更多「藍天」的希望。

據統計,奧運會期間,北京空氣品質全部達標,空氣品質一級天數占50%以上,為10年來歷史最好水準。

到目前為止,北京是中國機動車排放標準和車用汽油、車有柴油標準最高的地區之一,8月1日起全面供應符合第五階段標準的汽柴油;做好了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的準備。

此前幾年,每到冬季供暖,北京市前任市委副書記王岐山就煞費腦筋、左右協調。原因是北京試圖用天然氣取代燃煤,而前者供應緊張。

經過數年努力,四條京陝天然氣專線的鋪設開通,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北京對煤炭的依賴。2012年初,北京最後四座還在燒煤的電廠納入關停目標。待它們的煙囪停止冒煙,北京將作為以天然氣成功替代煤炭的第一個大城市,在中國遙遙領先。

2012年,北京減少燃煤70萬噸。

根據北京市環保局的估算,燃煤和機動車污染,是北京大氣污染主要的來源,其中機動車因素占22.2%,燃煤因素占16.7%,在採暖增加能源消耗的冬季,燃煤因素所占比例進一步增大。

這在燃煤構成空氣污染排放主要源頭的中國,已經是一份難得的成績單。

然而,與以上這些行動相比,2013年初的這一場霧霾,足以令北京沮喪。

北京市經濟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李洪14日對媒體表示,此次北京啟動空氣重度污染日應急預案,要求在短期內實現30%的減排。已有58家企業完全停產。

但北京市大氣環境管理處負責人于建華在同一天表示:作為緊急回應,公車停駛30%、工業停產或減產30%這些措施的效果,在短時期內還不能評估和預知。

難以預知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空氣的流動性,絕不會受限於任何人為的區域劃分。

14日上午的新聞通氣會上,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近期,北京地區西南部、東南部,以及向南的周邊地區污染水準明顯高於北京城區。」

在北京的西側和北側,山西、內蒙古已經成為目前中國兩大重要的煤化工集中區域,焦炭煉製基地源源不斷地噴吐著煙塵。近在咫尺的河北省,承接了北京轉移出去的相當一部分工業產能,包括北京最重要的重工業集團——首都鋼鐵公司,曾經被認為在經濟上理性、在環境上合算的「產業轉移」,如今受到莫大的嘲諷。

事實證明:任何局部性、區域性的努力,在流動的空氣中,註定難以獨善其身。

聯防聯控還未起作用

中國以各行政區域為主要主體的空氣污染治理機制,被這場霧霾敲響了警鐘。

10年前,中國國家環保總局根據《大氣污染防治法》劃定113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並得到國務院批准。

此次霧霾襲來時,中國環保部正在參照美國的成功經驗——「州實施計畫」,研究制定一套管理辦法,將城市劃分為不同等級的達標區和不達標區,滾動實施,定期評估。

然而最新的事實已經發出警示:解決空氣問題,必須整體聯動。只有全局性的通盤政策和機制設計,才可能有效。

回想2001年,北京在申奧夢想的鼓舞下,聯合周邊的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六省區政府,共同制定了一份計畫,商定限、停部分高耗能企業,治理燃煤污染,抓緊火電廠脫硫脫硝,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在奧運的共同目標鼓舞下,收效不錯。

於是2010年,八個主要相關部委決定對大氣污染進行聯防聯控,經過2年多的努力,於2012年12月制定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由環保部、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佈。

由於規劃發佈不久,各地的聯合行動還沒有來得及有效展開,聯控暫時還未充分發揮作用。

能源基金會環境管理專案主管趙立建認為,區域的聯防聯控,需要設置共同遵守的減排要求和目標,但是由於區域協調機制尚未成型,還沒有看到有效的區域聯合行動。「要實現聯防聯控,就要實現資訊共用,採取共同行動;環保部在全國各地的環保督察中心,本可以發揮協調作用,但是這還沒有納入它們的工作職責範圍。」

趙立建表示:在短時期內,像此次嚴重霧霾這樣的污染還有可能出現。

各地能做的,是強化應急方案,除北京以外,其他城市也應制定應方案。但問題的根本解決,終將取決於強化各地方、各行業的日常污染物減排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