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國際生態頻道上,看過聖誕島紅地蟹大遷徙的畫面,一直想著,有機會一定要親眼見證這生態奇景,拍下珍貴畫面,尤其在台灣墾丁國家公園的香蕉灣海岸林,陸蟹的多樣性高居世界第一,但是因為道路開闢和海岸開發等因素,導致陸蟹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因此希望透過了解聖誕島國家公園的管理措施、生態旅遊推動的模式、陸蟹保育的實際做法、地方居民的保育意識等議題,做為台灣陸蟹保護,與海洋國家公園保育的借鏡。
在印度洋有一座島嶼,直到1888年,才有人定居,這座島嶼,其實不是只屬於人,牠們,才是這裡的主人,跋山涉水、賭上性命,一年一度的大遷徙,只為了讓族群延續下去...
下雨過後,森林中充滿水氣,紅地蟹從森林底層的洞裡,探出頭來,準備覓食;落葉、果實都是牠們愛吃的食物,一片樹葉、一朵棋盤腳的花,都品嚐的津津有味,這時的紅地蟹,正準備展開一場重要的生命旅程。
劉烘昌博士研究陸蟹生態,已經20年,他與研究人員,特別從台灣前往澳洲聖誕島,參與這場生態盛宴,對喜歡陸蟹的人來說,聖誕島,是一定要去朝聖的地方。
目前聖誕島有63%的面積,被列入國家公園,原始森林保存良好,陸蟹生態相當豐富,其中,紅地蟹更是聞名全球,島上記錄過的紅地蟹數量,曾經高達一億兩千萬隻,從島上最高海拔361公尺的高地森林,到靠海的海岸林,都可以發現牠們的蹤跡。
由於陸蟹是從海洋慢慢演化到陸地上生活的,現在牠們的幼蟲,還是必須在海裡長大。每到繁殖季節,紅地蟹就會從陸地上的棲息地,往大海移動,抱卵母蟹會將幼蟲釋放到海裡,幼蟲在海洋經過25天的浮游期,脫殼變態到大眼幼蟲的階段,才會再返回陸地。
每年雨季開始,聖誕島上性成熟的紅地蟹,就會展開5-18天的繁殖之旅,當紅地蟹從各地傾巢而出,聲勢浩大的遷徙現象,世界難得一見。
每隻紅地蟹,似乎都知道自己的家,距離海邊有多遠,住得遠的會提早出門,住得近的就晚點再跟上,一路上紅地蟹會調整隊伍的步伐,在最好的時間點及時趕到海邊。
為了應付這馬拉松式的旅程,紅地蟹必須隨時隨地補充能量,長途跋涉最怕的是身體脫水,因此紅地蟹會選擇早晨、傍晚,或下雨之後行動,在路上也會把握機會好好喝口水,防止水份流失。
牠們還要挑戰各種困難的地形,因為一不小心,就會在人類的世界迷了路,走進住家社區,來場大冒險。其中最危險的奪命關卡就是馬路。根據研究,紅地蟹過馬路的速度,平均一分鐘四公尺,要安全穿越虎口,最少得花上兩三分鐘的時間,螃蟹的腳程敵不過車速,許多紅地蟹,最後慘死車輪下。
歷經層層險阻、過關斬將,幸運的紅地蟹,才能順利來到海岸林。第一批率先抵達的,通常是公蟹,牠們會先在海岸林爭奪地盤,然後挖掘洞穴,用心打造一間蜜月套房,等待母蟹來賞光。
母蟹會選擇具有領域的雄蟹,一旦雙方看對眼,就會開始進行交配,交配完畢的母蟹,繼續留在洞裡準備產卵,母蟹會把卵抱在腹部,經過十二、三天的時間,等到卵快孵化時,就往海邊前進。
今年聖誕島的乾季比較長,雨季來得太晚,導致紅地蟹的繁殖遷徙,延了一個月,一月份我們來到聖誕島時,遇見了許多抱卵母蟹,牠們預知自己的「預產期」快到了,正接二連三的往海邊移動,這最後一段的衝刺,也絕不輕鬆。
聖誕島四周海岸,大多是陡峭的海崖,許多海崖的高度超過十公尺,海崖下方還被海浪沖蝕成內凹的狀態,這些大腹便便的產婦,要搏命使出「飛岩走壁」與「倒掛金鉤」的真功夫,才能攀下海崖到沙灘上。
由於路不好走,待產的產婦又多,許多抱卵母蟹會在前一天就動身,以免到時交通堵塞,蟹擠蟹,搶不到好位子生產。
當夜晚到來,生命開始蠢蠢欲動,數以萬計的抱卵母蟹,攀附在岩壁上,牠們牢牢的穩住身體,深怕一失足,就功虧一簣,每踏一步都小心翼翼,想盡辦法找到一條,可以安全降海的路。
凌晨三點多,海岸邊陸續騷動起來,岩壁上的陸蟹紛紛往下移動,接近黎明時分,紅地蟹集體「降海釋幼」的生態奇蹟,正式登場。
千軍萬馬的紅地蟹,爭先恐後的往大海走去,牠們努力的迎向海浪,冒著被大浪捲走及淹死的危險,不斷的搧動腹部,把寶寶釋放到海水中,漫長艱辛的遷徙,只為了這一瞬間。
岩壁上,來不及走下海岸的抱卵母蟹,急著在幼蟲孵化前一刻,懸空拋卵,幸運的話,等到潮水把卵帶入海中,寶寶就有機會存活下來。
大多數的幼蟲才喝到第一口海水,就成為其他海洋生物的食物,為了讓下一代能躲過掠食者的攻擊,有最高的存活率,紅地蟹採取集體釋幼的策略,而牠們的繁殖釋幼機制,同時受到月亮和潮汐的影響。
劉烘昌推測,紅地蟹會選擇在農曆月底的凌晨三四點釋放幼蟲,可能是因為這時的潮汐落差比較弱,波浪沒有那麼強,抱卵母蟹被海浪捲走或淹死的機率會比較低。
清晨,海邊恢復了寧靜,沙灘上滿佈昨晚瘋狂釋幼的痕跡,有些卵沒等到海水,慢慢乾枯,有些卵成為紅地蟹同伴的食物,寶寶無法順利進入大海,這趟遷徙付出的心血等於白費,一旁摔死的、淹死的母蟹,橫躺在沙灘上,宣告這趟旅程,到此為止。
還有些紅地蟹媽媽姍姍來遲,牠們避開擁擠的高峰,緩步走入海中釋放幼蟲,這些螃蟹幼蟲,剛好讓魚群享受一頓美味的早餐,這時來海邊覓食的不只有魚,還有人。當地居民表示,每到紅地蟹繁殖季節,在岸邊就可以釣到許多大魚,讓餐桌可以加點菜。
不過這趟遷徙之旅,還沒有結束,完成繁衍任務,僥倖存活下來的紅地蟹,休息片刻之後,準備啟程回家。
面對紅地蟹大軍壓境,聖誕島國家公園會觀察紅地蟹遷徙的路線與數量,視情況封閉道路,路旁的告示牌,顯示每天的路況,居民或遊客只能改為步行或是繞道而行;道路開闢、劃過森林,切割了紅地蟹的棲地,原本這裡也是牠們的地盤,紅地蟹優先通行,是人們對牠們的尊重。
人與蟹共用一條路的風險高,於是國家公園幫紅地蟹建天橋與地下道,打造專屬道路。
要回家的紅地蟹,順著人們導引的路線爬行,紛紛走上天橋,穿越馬路,看起來,牠們知道這是紅蟹專用道,只是這一上一下的路程,多耗費了力氣,也承擔失足的風險,另外劉烘昌也觀察到,有些紅地蟹不愛走地下道,不知是因為太暗了,還是另有原因。
到底紅地蟹是靠著什麼樣的導航裝置,找到遷徙路徑,目前的科學研究,仍不清楚,人類設定好的路,不一定就是牠愛走的路。根據估計,每年至少有70萬到100萬隻的紅地蟹,在遷徙過程中死亡,即便紅地蟹必須面對各種嚴酷的生存考驗,為了繁衍下一代,牠們還是努力的勇敢直前。
現在牠們還要面對另一個更大、更迫切的危機「黃瘋蟻」,這種外來種螞蟻,對紅地蟹的生存,產生了嚴重威脅。
在聖誕島國家公園研究人員Peter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一座森林,空氣中瀰漫著死螃蟹的氣味,Peter翻開枯木,瞬間黃瘋蟻滿地亂竄。黃瘋蟻是外來種,原產地可能是在非洲,無意間被人們帶入聖誕島,牠們靠著驚人的適應力與繁殖力,逐步在聖誕島攻城掠地,幾乎已經遍佈全島。
這片一兩公頃大的森林,已經被百萬隻螞蟻雄兵群盤據,將成為紅地蟹的死亡之地,黃瘋蟻會攻擊紅地蟹的眼睛,失明的紅地蟹,失去覓食能力,最後將慢慢死去,並成為螞蟻的食物。目前黃瘋蟻可能已經殺死一半的紅地蟹,導致紅地蟹的數量,剩下不到四千兩百萬隻,小小的螞蟻,竟成為致命殺手。
為了搶救紅地蟹,國家公園每隔兩年,就會在黃瘋蟻密度較高的地區,用直升機投下藥劑,希望能抑制蟻群擴張,負責外來種防治工作的Peter表示,紅地蟹的存亡,牽動著整個森林生態系,紅地蟹吃完樹葉,排洩的糞便,提供樹木生長的養分,紅地蟹也會吃掉一些種子的外殼,讓種子有機會發芽長成大樹,如果沒有紅蟹,整個島嶼生態系都會改變。
紅地蟹在森林底層,享受著森林的給予,也供養著森林,牠們從海洋來到陸地開疆闢土,靠著極低的食物需求,極高的適應韌性,創造了生物演化史上的傳奇。牠們不辭辛勞危險的返回大海,如今牠們面臨的挑戰,是越來越多,未來牠們還有沒有機會,年復一年等待下一年的黎明。
採訪側記:
英國BBC生態節目著名的主持人大衛愛登堡曾說,他走遍世界各地最美的地方,見識過各種生態的奇蹟,但他回憶這輩子最震撼的經驗,是在聖誕島與抱卵母蟹一起在海邊,等待黎明的時光,這次我們真的感受到了。
連續三天,從午夜到天亮,在不同的海岸邊,我們跟著紅地蟹一起等待黎明,那種震撼,難以忘懷,尤其最後一天,潔白的沙灘被紅地蟹包圍,我們連站立的空間都沒有,努力想要保持冷靜,但是面對這種千軍萬馬的瘋狂釋幼,一時之間,鏡頭真不知道要對焦哪裡,看著螃蟹媽媽歷經千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爭先恐後走向海洋,這是地球生命最生動的那一刻。
永遠不會忘記,2013年1月,聖誕島動人的黎明。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