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的格陵蘭 轉機?危機?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暖化的格陵蘭 轉機?危機?

2013年04月04日
作者:倪世傑(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奇特的天氣狀況仍在持續,中央氣象局於3月28日晚上針對苗栗、台中和彰化地區發布歷史上首次「冰雹警報」,且北半球溫帶地區在3月底仍出現強降雪的詭異現象,宛若嚴冬的開春,令人惆悵。

北冰洋的冰層動態與當前氣候變異

阿拉斯加的哥倫比亞冰河正在融解(圖片來源:Ken Tape)

美國羅特格大學海岸與海洋研究中心法蘭西斯教授(Jennifer Francis)表示,2012到2013年冬季的北冰洋冰層所覆蓋的面積只有30年前的80%;美國國家冰雪資料中心(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3月公布的資料亦顯示,今年北極的冰層高度是人類有登錄以來第六低的。全球氣候暖化下北極冰大量融化,使得北海的海水溫度下降,這也是北半球至今氣溫仍偏低的原因,而當冰層大量融化,意味著能夠反射的陽光量就變少了,地球會因此吸收更多的熱量,地球的氣候變化將更為劇烈。另一方面,去年冬天北極累積的冰卻出乎專家預期的多,但這是因為過去融化的冰太多了,今年的冷冬讓更多的海水結成了冰,但這些季節冰因為累積時間有限而異常的薄,未來也融化得更快。

顯然,中高緯度的溫帶地區備受北極冰層「活動」的影響,像是在英國蘇格蘭與威爾斯地區,上週就因為大雪之故,許多牲畜慘遭凍斃,政府甚至要出動直昇機空拋食物給這些在雪地中掙扎的生命們。英國政府首席科技顧問拜丁頓(John Beddingon)指出,英國當前出現的強降雨意味著未來出現乾旱與洪澇的機會大為增加。

格陵蘭的暖化「轉機」

格陵蘭融冰加速(圖片來源:NASA)

相形之下,大部分土地位於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卻出現了「回溫」的狀況,溫暖的氣候變得更熱,且時間持續更久,當地民眾甚至開始種植起像是馬鈴薯、蕃茄、青椒以及百里香等過去未曾種植過的植物。更南邊的地區甚至種起了乾草,出現了綿羊牧場。在夏季,當地民眾開始消費當地生產的蔬菜,在過去,這些都需要仰賴進口。但這也形成新的問題。當夏季變得更溫暖,降雨量亦隨之減少,而農地卻需要更多的灌溉水源,這對長期處於冰封狀態的格林蘭實在相當詭異。

氣候暖化對格陵蘭的影響是巨大的。前任總理克萊斯特(Kuupik Kleist)青年時期故鄉的記憶只有捕鯨船,但他現在正嚴肅地思考溫暖的格陵蘭意味著什麼。歐洲、美國與中國的跨國企業對格陵蘭因為暖化而便於挖掘的礦產與石油展現出相當高的開發熱忱。左派政黨「人民共同體」(Inuit Ataqatigiit)出身的克萊斯特歡迎老天帶給格陵蘭的機會,「越熱越好」,但他也相當憂慮當前格陵蘭出現的國族主義情緒,擔憂國家即將落入外國力量的手中,畢竟格陵蘭甫於2009年透過公民投票的方式從丹麥手中取得高度的自治權利。賣出更多的礦藏有利於格陵蘭從丹麥手中「斷奶」,當前格陵蘭仍有過半的政府預算來自於丹麥的支應,只有真正的斷奶,才能夠從高度自治走向實質上的獨立。

氣候變遷、民族獨立與經濟發展

即便直到當前根本沒挖出什麼礦藏,但是各國的資本與勞工已經來到了這塊人口僅5萬6千餘人的自治區,開始進行基礎預備工程,來自中國的技術人員及勞工已有2千人,佔當地人口的4%強。但遠離丹麥的政治抱負以及可觀的經濟開發利益,顯然讓發展主義在格陵蘭迅速地站穩了腳跟。來自於屬於社會民主政黨「前進」(Siumut)、甫於3月26日就任總理的哈蒙德女士(Aleqa Hammond)對格陵蘭的自然資源開發尤其懷抱信心,像是稀土、鈾礦、石油及天然氣,都是她希望能夠開採賺取外匯的項目,並繼承前任總理大量運用廉價勞工的政策,透過自然資源的開發,讓格陵蘭躋身成為世界上的「重要國家」。
全球氣候變異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無以數計,但溫暖的氣候卻也提供長期冰封卻在突然間「解凍」的格陵蘭實現自然資源開發的機遇。可以預見的是,自然資源大開發對環境必然造成的污染與災害,然而,在獨立建國的熱情與經濟利益的欲望驅使下,格陵蘭已步向發展主義的不歸路,環境與社會矛盾,一觸即發。(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候選人)

※ 本文轉載自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