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rth Song〉讓我們傾聽地球的哀傷歌聲 | 環境資訊中心

〈Earth Song〉讓我們傾聽地球的哀傷歌聲

2013年04月11日
作者:賴品瑀

圖片取自〈Earth Song〉MVWhat about the bleeding Earth(地球已經受了重傷)
What about us(我們怎麼辦?)
I need you(我需要你)
What about us(我們怎麼辦?)
What about nature's worth(大自然的價值呢?)

本月4月22日,便是一年一度的地球日,雖然全球各地都會藉此舉辦各種活動,園遊會、遊行、關燈一小時、趣味競賽等等,以樂觀正面的氣氛宣傳和實踐環境保護的觀念。但依舊天災仍頻、戰爭四起的地球,除了再一次的宣示,我們還能作什麼?我們該怎麼辦?讓我想起了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的〈Earth Song〉當中一次一次地哭泣、懇求和呐喊,問著「What about us?」

本週,就點播這首歌給我們的地球,就算早在有人類曆法之前的地球,才是更平靜美好的。

這首歌寫於1988年,當時的麥可如日中天,正在舉辦「BAD世界巡演」,這是史上票房最高、最賣座的系列演唱會。但同時,那年《時代雜誌》將「瀕危的地球」登上「年度人物」的封面故事。那時人類開始發現酷熱和乾旱、森林大火和地震、種族滅絕和饑荒,像是古老經文當中的滅絕預言前奏,看著暴力在聖地不斷升級,亞馬遜森林正遭受破壞,垃圾、石油和污水傾倒在海岸上,開始有人發現,正在毀壞自己的家園,其實就是自己。

圖片取自〈Earth Song〉MV麥可傑克森便是其中一個深受刺激,而且試圖理解並想改變這個世界的人,麥可表示,「那些問題不是『在那兒』,我感覺它們就在我的體內。當我看到聽到它們時,難道這些事不是發生在我嗎?」看著非洲的兒童哭泣,看著海鷗在浮油中垂死掙扎,看著荷槍的青少年戰士因為飛機飛過而恐懼顫抖,麥可在維也納的旅館中,寫下這首歌。

〈Earth Song〉這首歌直到1995《HIStory》專輯中才正式面世,發行後,這首歌很快的在超過15個國家中奪得第一名,成為經典。除了獨特地融合歌劇、搖滾、福音和藍調,與常見的流行音樂截然不同,麥可更在歌曲中展望了一個人類之間沒有分裂和階級,萬物之間更能生態平衡和諧的世界,跳脫出所謂的宗教教條和人道主義等等說教,改以無言的、普遍的呼聲,希望人們聽聞之後,可以靜下心問問自己「What about us?」

在10多年後的今天重新聆聽,〈Earth Song〉不但從未有過時之感,且持續的替地球及其所有脆弱易受傷居民,迫不及待地發出最深切的懇求。當年拍攝的MV,現在看起來也依然震撼人心。

這支MV先後總共在4個國家取景,包括巴西的亞馬遜熱帶雨林、位於地中海及巴爾幹半島克羅埃西亞、非洲的坦桑尼亞、美國紐約瓦立一塊玉米田。呈現了雨林遭砍伐與焚燬、戰爭後毀壞的家園、非洲草原上野生動物絕跡,徒留殘骸,海豚則受困漁網,驚慌地扭動著。

圖片取自〈Earth Song〉MV麥可扮演一個失落的救世主,悲泣地穿越一個又一個遭到人為破壞的環境、憐憫無辜遭到屠戮的野生動物和戰火摧殘下的世界。

各地憂傷的人們,謙卑的跪在焦土上泣著撫著,彷彿以古老的儀式召喚著,於是刮起狂風、在閃電雷鳴中,麥可不停以近乎絕望的嘶喊呼喚著,大地之母終究作出回應,戲劇性的場面出現,死者復活、萬物重生。

片末更利用倒轉的手法,將所有的傷害抹去,讓地球在影片裡回覆到原來的樣子。也許影片顯得有些煽情或是過份天真,然而這個看來不可能實現的願望,卻還是引起了世人的共鳴。但是否能就此覺醒,即刻採取真正的行動、持續再持續的努力,而非只是再次裝模作樣的辦些公關活動大家來宣示一下。

圖片取自〈Earth Song〉MV麥可在2009年不幸辭世,留下的除了懷念,還有許多的遺憾。據聞,麥可原本計畫在未完成的「This Is It」倫敦演唱會的高潮時演出〈Earth Song〉,這也是他生前排練的最後一首歌。在他以往的現場演出中,他將會登上升降機,在高空中一次一次為地球激烈的呼喊,曲末更會有一台坦克實際開上舞台,麥可一次一次用肉身擋下它,輕柔的推開槍桿,讓士兵慚愧的放下武器,接受小女孩的獻花,從此和解,這樣的橋段總讓歌迷感動落淚。

麥可一向都對苦難和不公正敏感,除了〈Earth Song〉,還有〈We Are the World〉、〈Black or White〉、〈Heal the World〉等等歌曲創作中,都透露著最深的善良。他生前為慈善和饑貧所直接捐助的款項更多達3億多美元,是全世界以個人名義捐助慈善事業最多的人,更一人支持了39個慈善救助基金會,因此在1998年和200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然而這些芬芳,卻遠不如「整形過度又漂白的戀童癖」等的惡意謠言遠播。

在朝鮮半島情勢緊張的此刻,不禁想起在最近廣受歡迎的影集《新世紀福爾摩斯》中,福爾摩斯走出迷霧,在21世紀登場辦案,但讓人吃驚的是,跨越了一整個世紀後,許多元素都作了更動,然而華生醫生是個「從阿富汗退役回國的軍人」這個設定,過了那麼久還是通用,那麼,不斷製造出大量不能分解的新物質的人類,真的有變得進步嗎?

究竟要怎麼樣才能停止地球的受傷、讓其他地球上生命得以安穩生存呢?也許我們可以從麥可的另外一首歌〈Man In The Mirror〉中找到解答。

「I'm Starting With The Man In The Mirror(和鏡中的自己開始改變吧!)
I'm Asking Him To Change His Ways(我要求他去改變他的人生方式)
And No Message Could Have Been Any Clearer(沒有任何訊息比這更清楚)
If You Wanna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如果你想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And Then Make A Change(好好地看著自己,然後開始改變)」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