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天蓋地回來了 美東將迎17年蟬 | 環境資訊中心

鋪天蓋地回來了 美東將迎17年蟬

2013年05月06日
摘錄自2013年5月6日路透社綜合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地底下,一群從1996年開始從容成長至今的「17年蟬」,5月底或6月間將鋪天蓋地沿美東大片地區破土而出,再一次展開牠們交織熱情吟唱與交配的驚人生命週期。

2013年春天,是17年蟬帶著極具識別度的黑色身體、紅色眼睛、橘色薄翅,沿著北喬治亞州到紐約綿延約900英哩的地區,以千軍萬馬之姿破土而出的一年。

17年蟬會發出怪異、不和諧的交配聲,牠們以不尋常的數量同時出現、發育週期漫長等特點,數世紀以來,人們與科學家莫不嘖嘖稱奇。

17年蟬學名Magicicada septendecim,也稱為「紅眼蟬」(Brood II cicadas),康乃狄克州中部特別多。

1979年首度研究17年蟬的出現、1996年再度觀察的康乃狄克農業實驗所(Connecticut AgriculturalExperiment Station)昆蟲學家梅爾(Chris Maier),今年將是第3度研究,他說,17年蟬下次會在2030年造訪,到時他都81歲了。

梅爾說,1843年首度有紅眼蟬的科學記載。

17年蟬成蟲之後,公蟬會開始蟬類最為人所知的特色:大鳴大放的合奏,發出美其名為「歌曲」,實則為吸引母蟬交配的訊號。
康乃狄克大學生態學與進化生物學教授西蒙(Chris Simon)2日說:「牠們大舉出現時,就像縈繞不去的噪音,聽來像是1950年代電影裡那種飛碟盤旋的聲音。」

17年蟬的密度從每公頃數十萬隻到每公頃150萬隻不等,比其他蟬類密集許多,之所以有這麼奇特但永續的生命週期,有個理論是這麼解釋的,一次以驚人數量出現,鳥類、蜘蛛、蛇、甚至狗等掠食者,都沒辦法把牠們全部吃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