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埤塘 | 環境資訊中心

珍重埤塘

2013年05月20日
採訪、撰稿:陳佳珣;攝影、剪輯:張光宗

今年春雨遲遲未來,到了三月,全台各地水情拉警報,從北到南都傳出缺水警訊,其中又以石門水庫供水區,最為嚴峻,農業用水提早實施打折供水。其實,桃園擁有全台灣最獨特的埤塘地景,猶如千百個平地水庫,可供調蓄之用,它的總蓄水量達到石門水庫的五分之一,但埤塘的重要性,究竟有沒有被看見...

桃園,有千塘之鄉的美名,在楊梅、龍潭等地,仍保存著先民在此安身立命的智慧,乳姑山系第一口埤塘,通常稱為水源埤,當初是由專業的「看天師」,觀看氣脈、山脈、水脈才順利開成。

水從水源埤流到幾個村莊共同開闢的公埤,而後是宗族的母池,再來才是個人的子池,這裡的位置,比桃園地區的水圳還高,以過去的望天池系統來灌溉,可惜的是,現在這裡的公埤已經被填掉,變成工業區,母池和子池的系統,雖然可以維持耕作,但因為土地開發或其他原因,已經大量減少,埤塘文化逐漸式微。

過去,埤塘密密麻麻的散布在桃園台地上,不僅擔任灌溉功能,還身兼飲用水源。日據時期,開鑿了桃園大圳,農業發展走向新頁。水圳結合埤塘,連結成桃園獨有的灌溉網絡,經過農地重劃、埤塘整併,公有埤塘動輒一、二十公頃,灌溉周圍的農地,埤塘越大,灌溉面積就越大。

民國53年,石門水庫完工,原本從大漢溪取水的桃園大圳,改從石門水庫後池堰取水,在此同時,政府另外規劃的石門大圳也竣工,滔滔不絕的活水送到埤塘,滋養萬畝良田,桃園的農業發展達到顛峰。也因為水圳開闢的時間不同,桃園有台灣少見的一個縣兩個農田水利會的情形。

當台灣從農業走向工商社會,桃園也蛻變成工業大縣,城市擴張讓農地消失的命運難以逆轉,埤塘慢慢的從地圖上消失。在桃園農田水利會灌區裡,因為都市化,土地使用大幅改變,以桃園市為例,原來10幾口池塘,現在剩下4口,包括現在的桃園農田水利會大樓和桃園縣政府,過去都是埤塘。目前水利會管轄的埤塘共有284口,這十年來只有桃園市司法園區的一個埤塘廢池,但未來桃園航空城計畫,將變更3000多公頃農地,裡頭的埤塘,就將走入歷史。

石門農田水利會管轄的埤塘,有398口,雖然較桃園農田水利會多,但面積小的多,灌區面積也較小,在八德、大湳、中壢平鎮,埤塘消失的比較多,同樣是面臨都市化的處境,這六年多來,就減少了9口埤塘,主要是因為,有100多口埤塘是私人所有,石門水利會也難以管控。

另外,埤塘的完整性也備受考驗,公共建設一旦有用地需求,埤塘往往被犧牲,在台66線快速道路上,就有埤塘被一分為二。

今年休耕政策改變,政府休耕補助從兩期改為一期,在石門農田水利會的灌區,水稻種植面積變動不大,仍然是8900多公頃,倒是桃園農田水利會顯著增加,從7400多公頃,提高到1萬1000多公頃。春耕期間,石門水庫的水像溜滑梯般急速下降。水利署北區水資局副局長簡昭群表示,春耕是二月一號開始,當時石門水庫幾乎在滿水位,但今年一、二、三月,降雨情況不好,降雨量是年平均值的5%,水庫補充的水量較少,因此水庫水位每天快速下降,一天最多50公分,平均一天下降30公分。

由於石門水庫淤積嚴重,加上老天爺不賞臉,今年二、三月的春雨,是58年來最低,而人工增雨也不見起色,石門水庫逼近下限,水情吃緊,農業用水從打九折、打七五折,最後打到六折,甚至可能休耕。四月份,盼望已久的春雨終於來到,缺水警報解除,面對氣候變遷,水資源的變數提高,桃園及石門農田水利會已著手研擬,如何強化埤塘功能。

桃園農田水利會總幹事黃金德提出,第一,利用現有的水路將埤塘串聯,例如把10口埤塘串聯,就變成一個中小型水庫,可以流通調節,第二,把埤塘圳深增加蓄容量。石門農田水利會會長莊玉光則表示,由於埤塘歷史悠久,淤積嚴重,雖然水利會努力籌措經費,把埤塘清淤整修,但速度緩慢,希望政府能多注意這個問題,浚深埤塘可增加蓄水量,成為石門水庫的小水庫,農田使用的備用水源,政府供水壓力會減低很多。

隨著農地減少,農業用水的水權,從最早一年8.2億噸降到5.6億噸,但仍佔石門水庫的六到七成,桃園農田水利會56%的水來自水庫,石門農田水利會則有48%,兩個水利會的埤塘,可以蓄存5000萬噸的水,將近五分一之個石門水庫的蓄水量,但埤塘調蓄功能不如以往,只扮演著水資源暫存、轉手的角色,春耕用水主要還是來自石門水庫,埤塘常常保持高水位,讓埤塘承租者能靠養魚維生。

桃園及石門農田水利會管轄的埤塘,大多租給民眾養魚,收取租金,雖然在管理辦法中明訂,不能有養殖行為,只能採捕,但養魚已經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

養魚、灌溉,孰輕孰重,中央大學土木系吳瑞賢認為,春耕用水應該優先使用埤塘的水,讓水庫保持三個月的戰備存量,各個單位應該打破隔閡。目前石門水庫容量減少,水權大部分屬於農民,如何讓老百姓及工業使用,農民先用埤塘,或者調整休耕時間與耕作時間來因應。當然農業風險會提高,需要彌補機制,這部分必須由公權力介入。

先民的智慧,創造了桃園的埤塘風景,點點滴滴存蓄著生命之水,面對石門水庫淤積的困境,以及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埤塘如何發揮最大功能,需要更多的溝通與討論。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