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第一隊登上8,848公尺珠穆朗瑪峰的Edmund Hillary和Sherpa Tenzing Norgay,本周將慶祝人類首次攀登珠峰60周年。不過,米蘭大學一位尼泊爾學者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珠峰上和周圍的冰河在過去50年間萎縮了13%,雪線則比50年前升高了180公尺。研究指出,冰河正在逐年減少,且速度一年比一年快,懷疑是氣候變遷的結果。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簡稱珠峰,中國人稱聖母峰,西方人則稱埃佛勒斯峰(Everest)。雖然科學家懷疑珠峰的雪和冰減少是氣候變遷的結果,不過研究團隊領導人Sudeep Thakuri也說,確切關聯性尚未完整建立。
自從人類首次登上珠峰以來,珠峰的地景有了劇烈的變化。據登山客描述,知名登山路徑上的雪和冰越來越少,岩石景觀越來越多。研究也發現,從1962年起,冰河尾端平均倒退了400公尺,部分較小的冰河甚至只剩下1960年代的一半。
研究團隊的數據來源包括聖母峰和面積713平方英里的薩加瑪塔國家公園的衛星影像,以及長期的氣象資料。
Thakuri指出,面積小於一平方公里的小型冰河的消失速度比其他冰河還快,1960年代起,總面積縮小了約43%。
加德滿都國際山區整合發展中心成員Arun Shrestha指出,喜馬拉雅山脈各處的變遷速度並不盡相同。從山脈東側的尼泊爾等地區觀察,現象很明顯,但巴基斯坦以西情況並不相同。「冰河的確在後退,但是速度不同。東喜馬拉雅山的冰河撤退速度很快,但是西側地區的冰河則有增有減。」
其他研究指出從珠峰往下延伸的主要冰河「昆布冰河」變薄了。
關於喜馬拉雅山冰河的未來變化方向仍存在高度爭議,例如2007年一份聯合國報告,就納入了一份宣稱喜馬拉雅山冰河將在2035年消失的錯誤報告。
雖然珠峰的改變有目共睹,在當地研究的科學家在做出任何的推估時仍然相當謹慎,認為僅觀察一小塊區域所得的數據並不夠。「科學上很難對某座山的變化趨勢下結論。」
氣候變遷對喜馬拉雅山的影響將遍及南亞,甚至更遠。印度河、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等河流或多或少都依賴冰河季節性融化的雪水。這些流域的國家已經發生嚴重水資源短缺。
「喜馬拉雅冰河和冰帽是亞洲的水塔,能儲水並在乾季時供應下游用水。下游居民依賴融雪灌溉、飲用和發電。」Thakuri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