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愛山、愛旅行的青年,結束異國流浪,落葉歸根,一場夢境,催生夢想。有機農民楊宇帆:「夢到自己小時候跟阿公來到這片土地,我的心告訴我,要去做這件事情。」繞了一大圈,喜歡新事物的性格沒變,現在他到農業中探險...
2011年夏天,結束一年多在澳洲流浪的日子,帶著辛苦打工存的錢,楊宇帆選擇回鄉種鳳梨。這片阿公留下來的田只有三分大,大約900坪,休耕將近10年。當年阿公在周圍種的竹林,正好當綠籬,避免了臨田污染的問題,適合做有機栽種的基地。一年多來,無農藥無化肥的經營,草長了親手拔,栽培所需要的液肥也自己做,那年秋天種下的小苗,已經在田裡生根。
鳳梨、黑糖、水,再加上時間,熟成的液肥飄著果香。用鳳梨養鳳梨,簡單的組合背後,是不簡單的思維。楊宇帆說,盡量用自己土地上的資源,希望可以減少碳里程,種田沒有一定方法,希望找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現在一切都在做實驗。
田地旁邊的工寮裡,搭著登山用的帳篷,愛山的熱情沒有因為種田而減少,反而帶來打工的機會。楊宇帆說,「種下去沒有收入,要打工,爬山帶隊就是其中一種,現在的生活,還算滿意。」邊說邊笑,然而這條從農之路的艱苦、台灣農業的當前困境,他都知道。
『親愛的英九,你種過田嗎?或許有,但你肯定沒有陪伴過作物生長...』
2012年9月,農委會宣佈,青年返鄉務農,政府將保障兩年基本工資,楊宇帆用詼諧包裝憂心,在部落格上抒發心情,文章引起熱烈轉載。他說,「或許有人會因為這樣回來,但如果整個農業環境不好,兩年之後這些人不就又回到原點?只要環境好,不怕沒人回來,政策要更有未來性。」
這片阿公留給他的田,位在人口外流嚴重的新光村,曾經這裡是關廟地區的第二大村落,70年代,居民有2,300多人,現在卻只有400多人,而且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家。2008年起,一個彩繪計畫上路,希望為社區掃去灰暗,再藉由產業轉型,吸引年輕人回來。目前為止,回來的年輕人只有楊宇帆一個,而村落正因為鳳梨暢銷而發生大波動。
台南市關廟區新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吳宗寶說,「近幾年拜鳳梨酥之賜,農民種的不夠賣,翠綠山坡發生大面積開墾,耕地擴大,綠地消失。」他期待楊宇帆的大膽夢想,能把家鄉帶往好的未來。「這是很好的路,帶動關廟產業的轉型,轉做有機,品質與價格提升,農民就不用開墾那麼多山坡地。」
18個月的漫長等待,田裡的鳳梨都戴上了帽子,離收成卻還有段日子。原本以為5月初就可以陸續採收,沒想到進度完全不如預期。帶著少數成熟的鳳梨,來到村子裡唯一的小學,由於青壯年人口大量外移,全校學生只有30多人。這一天,他讓五年級的小朋友,和他的鳳梨初次見面,同時他還帶了一顆市場買來的大鳳梨,兩種鳳梨一大一小,他讓獨角仙做選擇,也讓小朋友試吃,簡單的小實驗,讓品質來說話。
楊宇帆積極的想讓農業與教育串連,因為他發現小朋友無法分辨食物和食品,他舉例說,小朋友喝便利商店的果汁會覺得有吃到水果,這其實很可怕,教育一定要從小做起才是根本,才是未來。
因為阿公種鳳梨,他說自己是鳳梨養大的小孩,現在他回頭來種鳳梨,對土地友善,對家鄉盡心。烈日下,一塊三分大的鳳梨田,一堂農業冒險學程,充滿苦多於甜的大人滋味,卻有許多好的事情,因為這片小小田地陸續發生。
『我們傻嗎?簡直白癡至極,冒著一個月賺不到一萬塊的風險。我們聰明嗎?天才至極,年紀輕輕就清楚自己、瞭解自己,勇敢踏上這條人跡罕至的路。...楊宇帆。』
※本節目將在週一晚間10點於公視首播,週六上午11:00重播
※節目內容及訂閱電子報詳見:我們的島節目網站